百灵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知识点整理,孩子期

发布时间:2024/1/14 13:32:27   

语文园地一

1.含有人体部位的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2.兴趣小组名称

文化传承组(国学)、百灵鸟兴趣小组(唱歌)、舞动青春(跳舞)、笔墨丹青小组(绘画)、金话筒小组(主持)、快乐足球队(足球)。

3.古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语文园地二

1.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近义词替换、否定反义词、结合语境分析,等等。

2.形容不同季节的词语

春天: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色满园、万物复苏。

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烈日当空。

秋天:天高云淡、一叶知秋、秋高气爽、果实累累。

冬天:滴水成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鹅毛大雪。

3.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①憧憬的意思:向往。理解的方法:近义词替换、联系上下文。

②忐忑不安的意思:心神不定。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

4.描写秋天的成语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语文园地三

1.识字加油站

伸—申(申请)界—介(介绍)棕—宗(祖宗)

忆—乙(乙方)招—召(召开)教—孝(孝顺)

2.带“口字旁”的字

①与吃的动作有关:咬、叼、嚼、咽、啃、吞、含。

②与叫喊动作有关:叫、喊、嚷、吼、吵、啼、唤。

③与声音有关:啪、哗、吱、嗡、嘟、呜、嘀。

3.修改病句

三种修改符号:改正号、增补号、删除号。

4.关于明理的俗语

①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③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语文园地四

1.识字加油站

需要认识的词语:车轴、基础、阁楼、佳节、盲人、唐朝。

需要认识的字:轴、基、础、阁、佳、盲、唐。

2.多音字

假期(jià)假扮(jiǎ)假装(jiǎ)假日(jià)

几乎(jī)几百(jǐ)茶几(jī)窗明几净(jī)

中枪(zhòng)中奖(zhòng)中间(zhōng)猜中(zhòng)

处罚(chǔ)处分(chǔ)到处(chù)处理(chǔ)

3.带数字的词语

百发百中、百战百胜、百依百顺。

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四平八稳。

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手八脚。

4.关于合作的俗语

①人心齐,泰山移。

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④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语文园地六

1.归类识字

蝌蚪、飞蛾、螃蟹,这些字都带有“虫”字旁,这些字都和“虫”有关。

鲤鱼、鲫鱼、鲨鱼,这些字都带有“鱼”字旁,这些字都与“鱼”有关。

2.ABB式词语

懒洋洋、慢腾腾、颤巍巍、兴冲冲、静悄悄、空荡荡、乱糟糟、闹哄哄。

3.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

①车站的人可真多!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人的海洋。售票窗口前早已排起了长龙。候车室座位上是人,过道里是人,检票口前排队的人就更多了。

②我喜欢夏天的夜晚。月亮安静得像是进入了梦乡。闪烁的星星调皮地和我打招呼。草丛里的蛐蛐叫个不停,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歌曲。萤火虫打着灯笼飞来飞去。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地叫着。

4.古诗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语文园地七

1.带“得”字的句子

妈妈累得直不起腰了。

小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花儿红得像一团火焰。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草原大得一眼望不到边。

豹子快得像一道闪电。

2.顶真手法写句子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下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载着我快乐的童年。

3.古诗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语文园地八

1.归类识字

①跟“目”有关的词语:眨眼、眼眶、怒目圆睁、目瞪口呆、耳闻目睹。

②带“目字旁”的字:眨、瞪、瞅、眶、睹。

2.造句

陆续:①下课以后,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②放学后,同学们陆续回家了,

继续:①妈妈吃完饭,继续打扫卫生。②只要我继续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连续:①大雨连续下了一天一夜。②爸爸连续工作了两个小时。

3.超市清单整理

水产类:鲫鱼。

面点:速冻饺子、馒头。

水果:橙子。

床上用品:毛毯、枕头。

洗漱用品:牙刷、沐浴液。

厨房用具:菜板。

零食:饼干。

日用品:充电器、垃圾桶、衣架。

鞋帽:棉拖鞋。

4.关于如何对待他人的名言

①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②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③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④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8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