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习性 >> 媒体关注她的字典里没有辩不明的理
她的字典里没有辩不明的理
一千户居民,心里装着一万个想法。她是那个能把一万个想法拧成一股绳的人。
柴米油盐,苦辣酸甜,谁家不图个“和谐”二字。她是那个把大家的“和谐”装进自个儿心窝的人。
张梅,自治区金牌人民调解员、包头市劳动模范,包头市白云矿区百灵社区居委会主任,年8月,创办张梅工作室。她干了16年社区工作,她把张梅这个名字,干成了一个品牌。
“邻里邻居,要换位思考”
张梅,风风火火、快言快语。
采访中,我不时提醒她:“说话再慢一点、讲事再细一点。”张梅笑着回答:“在社区工作久了,说话总刹不住闸……东家长、李家短,跟谁家少说一句话,邻里邻居的,都叫慢待。久而久之,嘴皮子磨快了,大事小事也磨没了。”
在张梅磨平的记忆里,我寻到了一件有趣的事。
社区里,一楼有位60多岁的老阿姨,因为一条狗,和二楼一个20来岁的小媳妇闹起了别扭。老阿姨在楼下敲暖气管,小媳妇在楼上睡不着觉;小媳妇跑楼下撒狗屎,老阿姨追上楼去评理……
一吵二闹三折腾,一对邻居,成了一双冤家。往好捏不易,往坏掰轻松。怎么解开她俩的心疙瘩?
张梅的做法是:一摸情况、二稳情绪、三换角色、四要承诺。
老阿姨拉着张梅的手诉苦:“姑娘呀,姨这么大岁数了,狗叫得我睡不好。”张梅上了楼,小媳妇也委屈地说:“我跟阿姨解释过,没用。我一下夜班,她就敲暖气管,我也睡不着。”
看着张梅前前后后跑了四五趟,不急不躁听她们讲,平静下来的老阿姨和小媳妇竟不好意思起来,张梅瞅准时机把话递:“邻里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咱换位思考想一想,谁都不容易。”
小媳妇拿出诚意:管好狗狗,清理狗便;老阿姨也承诺:理解年轻人,不敲暖气管。一对冤家和好如初,再以后,老阿姨再见到张梅,总热情地招呼她:“闺女,进家坐坐。”
张梅说,她很享受这样的亲切,比邻居近,像家人一样亲。她希望,社区里的人都能像家人一样和和美美。
“我保证,再建的新房一定比过去好!”
张梅,眼亮、发短、运动装。
采访中,我问她:“你不像坐镇一方的居委会主任。”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干社区的,哪能坐得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干社区的字典里就没有‘念不通的经、辩不明的理’,这‘经’都是用腿跑出来的,这‘理’都是用嘴磨出来的,没个‘眼明、腿勤、菩萨心’,咋能兜揽住这一大家子的事?”
张梅把社区居民比作在一口锅里吃饭,众口难调、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他们干社区工作的有一条底线,就是绝不能侵害居民的切身利益,不能辜负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期望。
年夏,“小凉房拆迁改造”工程走进百灵社区,“这口大锅”炸开了花,七成居民不同意拆。有人说,凉房不住人,就是堆东西,拆了东西就没地儿放;有人说,我家凉房大,他家凉房小,凭什么再建的凉房一样大?有把凉房改成住房的,要拆就要先赔偿;还有人担心,拆了之后,如果不重建,怎么办?
张梅一边挨家挨户做工作——“我保证,再建的新房一定比过去好”;一面组织工作人员帮同意的居民搬东西、卖破烂。期间,一位老人因为特殊情况,就是不同意拆。张梅苦思冥想,谁能劝得动呢?张梅找到老人女儿的朋友帮忙劝,最终,“曲线救国”成功。
不到半年的时间,一排排整齐的凉房建起来了,正如张梅当初给大家的承诺——白色的电动门能升降,宽敞的空间能开进一辆小轿车,就连社区的地面也平整一新。
每每说到社区的变化,70多岁的刘桂英老人总经不住忆苦思甜:“以前坑坑洼洼、有高有低像个窝,现在干干净净、亮亮堂堂像个家,这房子可盖好了!”
说起两年前的这件事,张梅眼睛里泛起了泪花,“当时委屈挨骂、着急上火,现在大家高兴,我也高兴,都值了!”
在采访张梅的三个多小时里,我发现,帮扶孤寡老人、调解居民矛盾、给年轻人找工作、给困难家庭办低保和廉租房……几乎成为张梅这16年多天工作的全部,看似鸡毛蒜皮,却成全着千家万户的和谐与幸福;我还发现,在张梅的话语里,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邻里邻居,一家人。其实,在张梅的骨子里,早已经把她自己融入到了这个社区里,这个大家庭里。
来源:《包头日报》(年5月13日)03版
文:洪彬
编辑:陌公
一审:陌公
二审:王晶
终审:宋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