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形状 >> 百灵品读春节是为生活打造的仪式春联
春节是为生活打造的仪式
○阮直
春节是中华民族在长久的生活实践中打造的民俗文化,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
春节作为记录中华民族的时间“历法”,要比“年俗”的历史短。太阳历的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农历)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时代已订立。但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到了汉代才逐渐稳定,并由年俗发展成为春节。
春节,从此就法(官方)定为中国人农历的历法了,但春节从古代延续到清末其主要内容变化不大,一直到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之后,春节的仪式才逐渐与大众的生活与时俱进。春节由以驱赶阴间魑魅魍魉为主的活动,演变成为岁末年首、辞旧迎新的仪式。
从进入腊月,春节的仪式就拉开了帷幕。从腊月初八的熬粥开始就进入了“忙年”的状态,家家户户开始为过年的仪式做足准备。“忙年”的过程不可删繁就简,只有那些毫无价值的劳动过程才是最形而上的美,人们像创造一件艺术品一样打造春节的仪式。
从祭灶开始,请来新的灶王爷,送走旧的,其仪式也是满满的一整套。如今乡下一直延续着祭灶的仪式。祭灶之后就开始扫尘,清理杂物,扫荡陈腐,购进新的器皿,写春联、贴对子、准备祭祖的食物,排练逐傩舞,以至后来的傩戏。到了明清时代,很少有人相信逐傩可驱鬼,而是把逐傩变成了一种脸谱化的娱乐了。
春节的高潮仪式是守岁,除夕之夜,明烛高悬,家人团圆,达旦不眠,或宴饮、或围炉、或歌舞、叙旧话新,彼此祝愿,祝福美好的新一年。无论宫廷还是寒门都是同一主题,同一形式,同享天伦之乐。全世界唯有中国人的春节才能把天地人,世间的万物都纳入一样的仪式之中去普天同庆!
春节的仪式不仅把人与天地、人与时令,人与家族,就连人们豢养和没被豢养、甚至幻想中的动物都被纳入了喜庆的年俗之中。我们创造的十二生肖把“动物界的代表”也纳入了天干地支之中,给予它们拟人化的地位与符号,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对自然、动物、节令给予与人同等敬畏与尊重。
春节在人们的自觉与不自觉之间成了生命与自然的融合,人长了一岁,天增了一年。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写过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最能准确地表达春节之时季节、人、宇宙之间和谐共存的密切关系——“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副对联中的天体运转,季节更替,生命递增,家庭幸福都融于一体。这副对联迄今还是不少人家大门上春联的首选。
春节,就是中华民族在天地人和的时间节点上又赋予生命的一种仪式感。个体人生的仪式并不多,出生与过世都不是自己给自我的,结婚是、生日是,但由于不能“普天同庆”,所以就没有幸福放大,唯有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的节日才能把全民的欢乐与个体的喜庆完美的融入在一起。
春节的表面是个名词,内容却是个动词,春节让年号变了,人长一岁,春天萌动,家族团员,四位一体同福同乐必然要有隆重的仪式才可表达满满的幸福感。
春节,是中华民族输出给东亚各族人民的生活、生命的文化。
春联
○李元岁
过大年贴春联算是中国人的传统和习俗,尤其是在农村,过大年了,在院子里贴上好些花花绿绿的春联,能给这个年增添几分喜气和吉祥。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以及左邻右舍的春联都是由我爹来写。有时候,我爹也鼓励我来学着写,可我不敢动笔,因为我的字写得丑;尤其是毛笔字,忒丑,像毛毛虫。我爹读过几年私塾,一开始写字就是用毛笔来写,故而练就了一手好字;是纯粹的楷书体。看了我爹写下的毛笔字,我就自行惭愧:怎么我就写不出我爹那么好的毛笔字呢?我还讨问我爹这个中缘由。我爹一笑说:“冰冻三尺,乃非一日之寒啊!”什么意思?我还真的不理解我爹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每年一到腊月二十八,左邻右舍上门求我爹写春联的就接踵而至了。我一边给爹研磨,一边认读爹写在对联上的那些字;有的认识,便能读得出来,遇到不认识的便卡壳了。于是就问我爹那个卡壳的字是什么字。我爹又是一笑说:“连这么个字都不认识,三四年的书看来是白念了!”我爹这么一说,我的脸不由得就红了。我爹写的春联大都是自编或抄录下来后记在肚子里的,于是,提起笔来不假思索便能写得出来。有几副我现在还能记得起来,如: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天地三界主,十方万灵神;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猪羊满圈骡马成群,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红梅报新春,瑞雪兆丰年,等等。
我参加工作成家后,每年春节前,我都领着妻小回乡下老家和父母亲一道过年。临走时,我就带几瓶墨汁,再带狼毫、羊毫,粗的、细的几支毛笔,再把从报刊上裁剪下来的春联也一并装上;像当年我爹一样,我一回家,上门让我写春联的左邻右舍们也是接踵而至了。我写的春联大都是从报刊上裁剪下来的,照着抄写省事,省得自个儿编动脑子。不过也有例外。我给堂弟就自编了一副:抽不抽大青山,喝不喝敕勒川。“大青山”是呼和浩特出产的一种香烟,“敕勒川”是土默特左旗生产的一种酒。可不是嘛,堂弟喜烟善酒,这些年生活好了,抽得起烟卷了,喝得开瓶装酒了。我还给我本家堂嫂自编过一联:大万龙虚为群龙之首,二栓拽实则一家之主。横批为:怕老婆。万龙是俺的堂哥,家中老大,二栓拽是俺的堂嫂,排行老二;堂哥生性软弱,堂嫂做事刚果。
我们村的常老师毛笔字写得不错,在他当民办老师的时候,就把当时社会上很流传的一句话当作春联写(贴)在了自家院门口:说你行你就行不行那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大概是与常老师当时“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心态有关。后来,常老师调离了我们村,到县民族中学任教了,是很有口碑的语文老师。
现在,城里不说,就是在农村,写春联贴的人家也逐年渐少了,买现成的,省事,又精致,花个几十元,买十来八副,也不在乎那几个钱。
春联吧,也是一个故事:写春联贴了,能给年带来喜气与吉祥;不写春联了(买现成的),倒也能体现折射出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校对:张臻
审读:志伟
编委: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