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形状 >> 乌兰夫不是军级干部,为什么还能授上将一人
年,为表彰在长征途中,或在革命战场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军事将领们,决定为总共55人的杰出代表们授予上将军衔,也就是我们的“开国上将”。不过有意思的是,这其中就有一位既没有参与过长征,也没有加入过八路军,甚至连军级干部都不是。他凭什么能够授予上将呢?
此人就是乌兰夫。一生就包揽了四大副主席,被人们誉为“草原之子”。不仅乌兰夫本人是副国级,儿子布赫官至副国级,孙女也到了正部级。也就是说,祖孙三代主政内蒙古。
如此传奇成就,一切就要从乌兰夫一个人解决一个“共和国”开始说起了。
乌兰夫
一、乌兰夫的身世
年,乌兰夫出生在内蒙古土默特旗。这乌兰夫从小就和其他人不一样。当同龄人全都在骑马放牧的时候,他却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一边看书。
17岁时,成绩优异的他考入了北平蒙藏学校,在那里他开始接受到大量的爱国教育。不久就加入当地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年正式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因为表现优异,受到上级赏识的乌兰夫,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乌兰夫更加深刻清晰地认识到了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在内心里更加坚定了要拥护共产党领导的决心,成为了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守护者。
乌兰夫
二、“单刀赴会”,一人解决一个“伪共和国”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无耻侵略,把爪牙伸进了内蒙地区。想要在内蒙克隆一个“伪满洲国”,扶植一个内蒙古政府,企图将内蒙从中国分裂出去。而此时的内蒙古地区还处在封建上层贵族的统治之下。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德王。
面对虎视眈眈的日军,身为内蒙上层管理者德王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接到上级任务的乌兰夫,为了国家大局考虑,决定亲自去拜见德王,争取德王抗日。
在拜见德王的时候,乌兰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眼下的局势一一分析,希望能够劝德王加入到抗日阵营中来,共同维护祖国统一。
谁想国难当头,德王脑子里想的全是趁机分裂国土。他打着“民族自治”的旗号,不惜投靠日本人,想让日本人帮助自己成立一个“蒙古帝国”。整天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
德王
看清了德王的真正面目之后,乌兰夫等人也再也不对德王抱以幻想。将德王的罪状恶行印刷成传单,四处发散,让民众看清他的嘴脸。德王这种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出卖国家的恶行,一时间就惹得无数将士们不满,民愤四起。
害怕舆论的德王,不敢与日本人硬碰硬,反而派大批军队在大街上到处巡逻,镇压、逮捕散播对他不利的消息的人。而乌兰夫自然而然成为了他的首要目标。
与其处于劣势,不如主动出击。年2月21日,一场由乌兰夫策划实施,反对内蒙分裂的百灵庙暴动开始了。原本属于德王的蒙政会蒙旗的保安队率先进行暴动,宣告远离德王管辖,创建一支蒙古族抗击日本的武装绥境蒙旗保安总队。此举被毛主席称为打响了蒙古民族武装抗日第一枪。
百灵庙暴动表示了一个中华儿女反对国家分裂,爱国抗日的决心,沉重打击了以德王为首的蒙古封建上层分子卖国求己的可耻行径。
乌兰夫
年,那些想要分裂内蒙的不法分子又死灰复燃,蠢蠢欲动。这次伪蒙政府的上层分子变得更加胆大于为。准备成立一个打着“内蒙独立”旗号,所谓的“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还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但这些人终归只是一些跳梁小丑罢了,他们的幻想是不会实现的。
党中央首先考虑到民族内部的问题还是由内部人解决比较好。而想到的第一个人选就是乌兰夫。于是乌兰夫受到上级命令,赶往内蒙地区。
为了唤起内蒙民众的爱国情怀,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让无数蒙古族人站起来共同反对内蒙脱离祖国的怀抱,乌兰夫到处游走演讲。
但是作为企图想要内蒙独立的蒙古贵族补英达赖也有一大批追随者,同时拥有着精良的装备。而乌兰夫什么都没有,但乌兰夫无所畏惧,因为他有人民群众的支持。
为了避免无所谓的牺牲,为了爆发战火,伤及无辜。最后,乌兰夫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独自一人去会一会这对方的大本营。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争,这是一场为保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战争。
乌兰夫全家照
乌兰夫和“临时政府”的高层补英达赖一见面,就开启了一场唇枪舌战。
乌兰夫对补英达赖说到:“内蒙古是中国领土,不应该脱离祖国的怀抱。应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建立统一的国家,搞民族区域自治。”随后,更是痛斥对方想搞分裂,是蒙奸。
在后来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周恩来曾说过:“乌兰夫此举是‘单刀赴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敢于跟搞分裂活动的“政府”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啊!”
三、中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区的诞生
分裂势力的不断重现,让乌兰夫在心底一直思考应该如何彻底解决内蒙古东、西部自治运动统一问题的办法。终于乌兰夫萌生出了一个初步的想法:把已经解放了的内蒙古东部大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与西部蒙古族地区连成一片,尽快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年8月1日,乌兰夫将这个想法致电中共中央。马上就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年3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如何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问题。会议最后决定:同意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并由周恩来代表中央书记处亲自起草一份文件,指导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
年4月,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乌兰夫当选为主席。从此中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区诞生了。
康克清
四、收养三千多名南方孤儿
建国后,在南方的孤儿院里,有很多年轻轻轻的孩子因为缺少营养,免疫力差而患病、夭折。全国妇女儿童主任康克清对此焦急不已,想要从内蒙地区调一些奶粉,给这些孩子补补营养。
在北京,刚好遇到乌兰夫的康克清,马上把孩子们的情况都告诉给了他。乌兰夫听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愿意伸出援手。可是调一批奶粉去南方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这些孩子以后怎么办呢?
乌兰夫回去后,左思右想,怎么样可以帮助他们呢?
于是,乌兰夫决定:把这些孩子送到内蒙,由牧民抚养。让他们健健康康地长大。
乌兰夫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康克清,得到同意后。立马回到了呼和浩特后召开会议。把想要收养南方孤儿的事情,告诉了他们。会上大家都对这件事一致同意。牧民们很喜欢孩子,很开心能够抚养他们。
自治区为了好好地接收这些孩子,让这些孩子得到好的照顾,还成立了专门机构,专门负责接收事宜。从年到年,就有三千多名孤儿从南方来到内蒙古地区。
乌兰夫
这些被送来的孩子,一开始都因为营养不良,个个面黄肌瘦,发育不良。为此,医院都主动腾出床位,给孩子们体检,医治他们。等到孩子们身体稳定了,身体好了再送到牧民家里。
为了收养这些孩子,有的牧民不惜从百里外赶来。当时,已经入了冬季,天气寒冷,地上都结了冰,其中就有一位蒙古族妇女知道南方孩子喜欢吃米粉,怕他们吃不惯奶制品、牛羊肉。为了照顾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就冒着风雪,步行到远在百里之外的镇上买大米给孩子们吃。
牧民们纷纷都拿出了自己家最好的牛奶,羊奶,让孩子们吃饱喝足。还教孩子们骑马打猎,供他们上学读书。
乌兰夫这带回来的三千多名南方孩子,长大后都从事了不同的职业。但是他们都选择留在这里,深深扎根在内蒙这片土地上。
布赫
五、“草原之子”——乌兰夫
年,因为乌兰夫一人解决一个“共和国”的贡献太大了,生生是把内蒙古拉回到国家的怀抱。于是,虽然乌兰夫没有军级,但是还是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年,乌兰夫被选为国家副主席,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长期担任内蒙古党政军一把手,连任三届副总理,历时21年,最后官至国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年的时候,已经81岁的乌兰夫,回到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当他的汽车驶过时,无论男女老少,都来迎接乌兰夫的归来,一路上高声呼唤着乌兰夫的名字。
年到年,在乌兰夫人生的最后几年里,他依旧为祖国的发展统一倾注心血,主持起草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民族工作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年,乌兰夫因病逝世,终年82岁。
接过乌兰夫手中内蒙建设交接棒的,是他的儿子布赫。新中国开国大典文艺演出上,布赫带领内蒙古文工团表演,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在内蒙古地广人稀,距离隔得很远,到处流动的村落都看到上演出。布赫于年建立了“乌兰牧骑“,在内蒙古各地流动表演。
“乌兰牧骑“一举成名,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还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际领导人的夸奖,在全国开展了巡回演出。年3月,布赫像父亲乌兰夫一样坐上了副国级的交椅。
布小林
乌兰夫家族第三位接手人是乌兰夫的孙女布小林。年仅三十九岁就做到了副厅级别。后来先后担当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官至正部级。
乌兰夫一家三代都扎根内蒙,为内蒙的发展鞠躬尽瘁。乌兰夫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为内蒙地区,为族人,为民族区域自治和国家团结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是蒙古族的英雄,更是中国的英雄。
“乌兰夫”在蒙语里是“红色之子”的意思。乌兰夫被誉为“草原之子”,这是内蒙人对乌兰夫一生荣耀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