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

宣讲亲历者说丨走近北山中核集团

发布时间:2023/2/17 21:17:42   
北京雀斑医院电话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1010/9542351.html

由中国核工业科技馆承办的中核集团“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暨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全国宣讲活动,于6月22日在秦山核电拉开帷幕,7月30日完成天山铀业演出,接下来将开展全国巡讲。

宣讲途中,有苦有甜,有笑有泪,即日起我们推出《宣讲亲历者说》栏目,跟随宣讲团,聚焦宣讲台前幕后,倾听亲历者的心声。

独木桩“电话亭”、会飚英语的博士“民工”、倔强的骆驼草——北山的故事神秘而又令人神往,我真想去看一看那里的山、那里的人。错过了几次机会,今日终于成行。

5月11日,立夏后第六天。我和集团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宣讲团成员一起去往北山。车过了玉门,陈亮同志便告诉我们前面是手机信号覆盖的最后一个村庄黄花营村,提醒我们赶紧发信息给家里人,告知自己已进入戈壁,手机即将没有信号,别让家人担心。我赶紧照做。

车在黄花营村行进,路边小沟渠中清澈的祁连山雪水欢快流动,滋养着渠边的庄稼地,偶尔还有几片面积不大的湿地,几只白鹤从容觅食。在年降水量仅ml,而蒸发量近ml的戈壁滩上,却有源源不断祁连山雪水流过,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过了黄花营村,汽车行进在一条新修的柏油路上,开始进入茫茫的戈壁滩,抬眼望去天地一片土灰色。零星散落的骆驼草特别显眼,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不仅是戈壁滩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在核工业刚创业的艰苦时期,老一辈核工业人也用它来充饥。“迎风的骆驼草,是我的执着”,四○四司歌中的歌词,带有几分苦涩与坚韧,唱起来朗朗上口,是核工业人坚强不屈、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远处还有大大小小的低矮山头,高低错落地散落在戈壁滩上。多数山头的岩石风化严重。

一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竖立的巨石,巨石上书有“汉武大道”四个红色大字,大气豪迈。这是北山的同志们立的,告诉我们开始进入北山地界了。至此汽车开上土路颠簸行进,由于时高时低,身体有些不适应,不过幸好越野车减震性能好,要不会晕车。我们不禁为同行的考斯特担心,不知它能否顺利通过剩余的约11公里的路程。

从岔路口继续行进约10多分钟,我们来到一牧民家。同行的人告诉我们,这是从黄花营村到北山基地公里戈壁滩上唯一一户人家。北山人刚来这里时,常常来他们家水井打水。这里的井水因盐碱度高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只能用于洗涮。由于常来往,北山人与牧民家成了朋友。牧民有一对女儿,姐姐叫“太阳花”,妹妹叫“月亮花”。北山人来时,姐姐已出嫁。北山的小伙子是有机会娶"月亮花",成为牧民的女婿的。为什么没有结上良缘?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北山人露出了憨憨的笑容,笑而不答。

汽车再颠簸近40分钟后,来到了北山基地前。我心里庆幸只走了10多公里的颠簸土路。因为如果是去年11月前来北山,有近公里的土路,需要在戈壁滩颠簸近3个小时。难怪来过的人都说这里条件艰苦。唉,北山人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在戈壁滩上行走,一定要在天黑之前回来,因为戈壁滩处处都是路,一到晚上分不清方向,很容易迷失,十分危险。北山人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位同事晚上追着信号打电话,不知不觉中走远,回头已看不见自己基地的灯光,手机没有信号,又找不到方向,回不了基地。同事们着急去找,茫茫戈壁没有回音。好在这位同事在黑暗中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远远地看见了一个亮光。于是,他朝着亮光艰难前行,终于到了另外一个基地,身上却多处被乱石刮伤、荆棘扎伤。同事们说,想来都害怕,如果没有这一点亮光,在漆黑的戈壁过一夜,不仅要挨冻,还要担心受到狼等的攻击。

基地前飘扬着五星红旗。这是北山人的习惯,每建一个基地,就一定要树一面五星红旗。用北山人的话说,见到五星红旗心里格外踏实。五星红旗给予他们的是一种安全感、自豪感、责任感。

来到基地,我们住的是刚建成的国际交流中心的宿舍。房间里有单独的卫生间,有两张简易的单人床。作为兼职服务员,基地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准备了毛巾、矿泉水等,还启动发电机为我们供上了电。用北山人的话说,住这个宿舍能有个室内卫生间,比起刚建基地时不管炎热酷暑还是冰天雪地,拿一把铁锹去刨坑幸福多了。基地用的水是从近公里外的玉门运过来的,价格不菲。进入房间洗手,打开水龙头,水是黄色的,不敢多放,匆匆洗一下完事。晚上,用盆接了点水洗了一下脚,自觉地把水留下来冲厕所。稍晚点到的同志已经没有水洗漱了。早上起来,想洗脸没有水,只能用随身携带的湿纸巾擦了一下。基地的同志说,在这里工作、生活,一个月不洗澡是很正常的,如果实在受不了也只能打点水擦一下,只有下了山去玉门那边才能洗一个澡。

卸下行装,我们来到中心会议室。陈亮同志给我们介绍了基地的基本情况。这个基地选在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花岗岩体上,钻探0深处仍然是坚硬的花岗岩。基地需要在多米深处的地下建立一个实验室,该项目已获国家批准立项。这是一个多方合作项目,由中核集团与多所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共同开展,基地现有30来人正在做前期的数据采样工作。国际同行也多次光临这里,参观基地建设的近米实验坑道。这是一项世界上还未有成熟经验和技术的探索性工作,是核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基地研究人员多数是研究生、博士生。有一次,国际同行来参观,负责接待的是被晒得皮肤黝黑一位博士生,结果国际同行刚开始误以为是一位“民工”。当这位同志用流利的英语与他交流时,他满脸惊奇。于是,这位兄弟有了“博士民工”的称号。

让我惊叹的是北山人编写的《北山常见动、植物野外识别手册》。《手册》经过北山坑探设施现场指挥部工作人员近一年的努力编制而成,记录了旧井附近常见的沙褐色的凤头百灵、黑白相间的白鹡鸰等10余种鸟类,和沙葱、戈壁天门冬等30余种植物。它唤起了扎根戈壁工作的北山人对动植物的热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人们如何保护戈壁生物。缺水少电,大风沙尘,日晒夜露,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没有吓到北山人。他们用心去记录、呵护同样生存环境中的其它生物,有点惺惺相惜。善于观察周边的环境,科研人的严谨作风;用心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北山人的大爱之心;工作之余的“闲情雅致”,北山人的乐观主义精神。我受益匪浅。

工作交流刚结束,我们就迫不及待奔向那传奇的“独木庄电话亭”。它坐落于山顶,约80米,山坡全是裸露的巨大花岗岩,。沿着满地都是石头花岗岩山路往上爬。一不小心被绊倒或踩到浮石,就可能受伤。爬到山顶后,终于见到“独木庄电话亭”了。一米二左右高度,直径约10公分的一根木头夯在山顶岩石里。木头顶上钉了一块长20公分、宽10公分的木块。北山的同志打电话时需要站立在上面,遥望着远方家的方向用时断时续的信号与家人通话。我们也试着站上去体验一下。由于木桩两边与悬崖边不远,我们登上去时都是两三个人扶着把人送上去,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小心呀、小心,生怕掉下来。我也体验了一次,但腿有点哆嗦,不知道北山的同志们是不是也这样。我们发现木桩中间还钉有一根可以转动的木棍。它是干什么用的呢?是用来方便登上木桩的吗?不像。大家讨论了一会儿才明白,是北山人坐在木桩上时踏脚用的。在我脑海中浮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位北山人在傍晚时分,背着晚霞,坐在木桩上,脚蹬着木棍脚踏,静静地望着远方家的方向,沉思发呆,放飞自己对家人的想念。“木桩电话亭”连接了北山人与家人的思念,这份思念好浓、好浓!

从山顶下来已是晚餐时分,我们来到距交流中心米外的北山人的营地。营地呈正方形,紧凑规整。中间大厅是餐厅,左右两边是工作加住宿间,后面是厨房和会议室。据说,我们来营路上经过的那家差点成为北山小伙丈人的牧民也照着北山营地克隆了一个,后来进入戈壁滩的建设者也依葫芦画瓢,量了北山营地的尺寸后,回去也克隆了营地。我们笑着打趣问北山人是不是为自己的创造申请一下专利。北山营地前面有一片胡杨林,有20来棵。这些胡杨树自北山人来这里之前就有了,20多年了,还是那么点大,不见长。在这戈壁滩上,胡杨能活着就不易了,还想让它长粗大,也许是奢求了。北山人为保护胡杨林,扎上了篱笆墙,还计划把这里发展成为中心花园。他们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晚餐后,轮到我们的队员上场表现了。搬开桌子,摆上几排椅子,餐厅就是演出大厅。基地负责人担心宣讲队员旅途劳累,说就表演部分片段就行。但队员们坚持,即使只有一名观众也要为基地献上全部节目。演出开始前,我还有些担心,没有演出舞台,没有灯光配合,没有好的音箱,演员们能演好吗?可演出一开始,就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第一幕开始,核三代读着父亲的日记上场,“小时候的我,总是望着父亲匆匆的背影,他就像家里的一个过客,那么神秘、遥远。每当看到其他孩子在父亲的陪伴下学习、玩耍,我这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表演者用心的表演,一开始就把观众的情绪带入了节目情景中。我的眼眶开始有些湿润了,接下来越来越控制不住,最终是泪流满面。我还以为是自己有些多愁善感,但我发现我身边北山的汉子们也是满眼泪花。演员们在前面的多场排练中也没有像今天一样,每位演员在演出中都流下了热泪,就连只有几句台词的饰演病中的父亲的演员也泣不成声。基地现场的体验,已让刚刚来到这里的90后队员深切感悟到一种精神的力量、北山人的不易和执着。此时此刻,我们一行与北山人心灵相通,情感相连。队员们是在为北山人讲述,也是为自己讲述,为核工业人讲述。他们的表演是感同身受的情感流露,真实、无暇,引人回味无穷、终身难忘。

演出结束。队员们心情平静后,基地的同志们带领我们去看北山的夜景。北山的夜晚异常寂静,没有虫鸣鸟叫,没有车鸣灯闪,一切都在沉睡。唯一闪亮的是满天的繁星。我们爬上一个小山坡,静静地坐着,关闭手机灯光,在万籁俱寂中,遥望星空。此刻,可以放空自己,或畅想自己在空中飞翔、在原野奔跑,或回想过往美好时光,抓住这难得的安静时光,尽情欣赏。

第二天,天起雾了,天气一下变冷了不少。昨天,穿一件短袖还嫌热,今天就得赶紧把带来的厚厚的冬装也穿上了。我们一起徒步4公里,目的地是未来地下实验室所在。沿途,我们分辨各种植物,寻找沙葱。北山的同志告诉我们,如果幸运,或许可以看到黄羊、盘羊。不过我们那天没有那么幸运。这里由于生存条件恶劣,只有独行的狼,没有成群的狼。来到目的地,北山同志介绍了未来的规划,地下米深处将建设地下实验室,地面将建成研究中心、生活设施等组成的新基地,成为国际技术交流中心。我仿佛看到了戈壁滩上矗立的崭新的研究基地,通讯、水电设施完善,工作生活条件便利,北山人在这里为国家核事业继续奋斗着。

当然,这里最难忘的是北山人。除了他们的热情招待,还有他们的坚持不懈。他们中有为寻找最合适的地下实验室已坚持了30余年的总设计师王驹,有听了王驹老师在香港的一次学术交流、为北山人的故事所感动而归国的陈亮,有年加入北山团队、已满脸黝黑的张明,还有基地现场负责人王锡勇,等等。他们是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践行者,他们身上有许多的故事,需要我们细细品读、去传播,激励更多的人勇往直前。

文字:王奇志

整理:王茂枝

编辑:李佳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