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

水缘文学杂文别把电视当情人王金山

发布时间:2022/12/23 23:31:03   

杂谈

别把电视当“情人”

前不久,笔者到朋友方某家拜访,方某十分苦恼地说,关于电视电脑,他是既爱又恨。爱电视电脑给生活带来了乐趣,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开拓了视野,恨的是电视电脑造成了夫妻感情的危机。方某详细介绍道,近半年来,夫人电视电脑瘾越来越大,最近看到下半夜三四点。由于睡眠不足,早晨懒得起床,吃早饭和上班均无精打采,精神恍惚。“她成了‘夜猫子’,苦了我和孩子,我们晚上还要睡觉呀!我经常劝她,在夜晚12点钟前关机,可她就是不听,一说就发脾气。”“我也想早点睡觉呀!”方某的夫人钱某也十分苦恼地对笔者说,“晚上就是睡不着觉,翻来覆去,非常难受,不看电视电脑又干什么呢?只有打开电视电脑,才能找到安全踏实感,心里才不烦。”“你这是借口,人还能管不住自己?”方某火冲冲地斥责道。“我就是管不住自己,怎么样?”钱某也发怒了,唇枪舌剑地回道。

笔者听着方某夫妻俩的争吵,一时无法劝说。

现在,像钱某这样的电视电脑“奴隶”有多少?

在美国,曾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调查,发现在不同的地区,有2%—12%的人患了“电视(脑)成瘾症”,他们平均每周看56小时以上,这些人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无精打采。在我国,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电视(脑)迷”正在日益增多,因电视(脑)医院就医者或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者也不在少数。“节律障碍征”,医学术语称之为睡眠相后退综合征,是现代“文明病”之一,电视,就是导致这种“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此,医学专家们谆谆告诫道,在几乎一切生物体内部都有一个所谓的生物钟,由于长期的夜生活(如电视的画面声音长时间刺激),大脑松果体用以发出节律指令而分泌的松果腺激素受到抑制,生物钟就变得不能正常工作,生理节律发生紊乱。长期晚睡晚起而形成的难以纠正的生活节律的现象就叫“节律障碍征”,俗称“夜猫子综合征”。上班或上学迟到,甚至发展到厌恶上班或上学,有人说是懒癖,其实这是一种病态。

电视(脑)看久了,究竟能引起多少种疾病?有关研究表明,大约有50种疾病与长时间看电视(脑)有关,如果每天看电视(脑)平均时间超过3小时的人,容易患以下几种疾病。(1)面部斑疹。电视(脑)荧屏表面存有大量静电荷,其聚积的灰尘借光束的传递射向人们的面部,如不及时清洗面部,就会生出难看的斑疹。(2)孤独症。经常看电视(脑),会造成孤独感及难与人沟通的性格,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发生。(3)视力损害。长时间看电视(脑)可引起近视、夜盲症、青光眼,甚至造成视网膜萎缩,导致视力明显下降。(4)颈椎病。有些人看电视(脑)姿势不良,躺在床上斜着颈,或半靠床头,屈颈弯背,或背靠沙发伸颈仰头等,久而久之使颈部经常维持在过伸或过屈的姿势上,易于引起颈部软组织劳损或颈椎病。(5)下肢血管病变。看电视(脑)久坐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产生胀、麻、疼痛等症状;因静脉血管壁薄,易受压,导致血流受阻,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期沉湎于电视(脑)前,打乱了日常生活规律,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发神经衰弱症候群,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7)肠胃病。一边看电视(脑)一边吃饭,往往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忘了吃或不想吃饭,看完后又来个“吃饱撑足”,这样一饥一撑,易损伤脾胃功能。据统计,有40%以上每天看电视在3小时以上的人,都有胃下垂、溃疡等疾病。(8)心血管疾病。有的人易于随电视节目情节而兴奋、紧张或悲伤。尤其看球赛时,情绪易激动,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诱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9)感冒。因坐电视机前时间多,户外活动时间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使人血液运行不畅,不能适应室内外环境,免疫力降低,所以很容易患感冒。(10)肥胖症。久坐看电视(脑)使人体力消耗减少,使皮下脂肪堆积;有的人还会不加限制地吃零食,更易患上肥胖症。(11)糖尿病。前不久,我国南京市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看电视(脑)时间越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大。调查显示,南京地区居民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每天看电视(脑)的时间大于2小时的比例为59.6%。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在剔除了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影响因素后,随着看电视(脑)时间的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在不断增大,发病率也不断增加。数据显示,与看电视时间≤7小时/周相比,每周看电视时间为7.01~14小时和大于14小时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增加77.4%和%。也就是说,每天多看一个小时,患病的风险就高了一倍。可见,长时间看电视,很容易同这个“糖魔”亲吻。(12)癫痫。在西方十分多见,估计每1万人中就有1人患此病。在我国近年来也有报道,在敏感的病人中,2/3有电视诱发性癫痫发作。另外,像钱某这样的精神心理疾病也不少。至于长期看电视引起的毛病还有很多,如腰椎病、尾骨痛、女性盆腔淤血症、男性前列腺炎等。

还有,因为电视荧屏在工作时会产生一种叫“嗅化二苯呋喃”的有毒气体,这种气体可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孕妇。其次,电视荧屏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其波长可由0。3毫米到埃,它对人体的伤害更是不可忽视。再者,长时间在电视机前端坐会使下肢血流受阻。长时间的熬夜观看电视,不仅是个时间冲突问题,如果不注意休息和营养,轻者会产生头昏脑胀、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重者(主要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或者白天工作节奏紧张者)还会导致心慌、恶心、呕吐甚至低血糖休克等病症。“电视迷”们为了看好电视,常常在半夜甚至下半夜吃东西。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规律,一般在晚上11时以后,人体各组织器官活动开始进入缓慢的休息阶段,人体的排尿高峰期一般也在饭后4小时至5小时。如果常吃夜餐,吃后排尿的高峰期正处于人体睡眠期,人体各器官活动也处于缓慢乃至休息状态,进食的食物中所含的钙质成份,除一部分被肠壁吸收外,大部分在尿液里面,滞留在尿道,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肾结石,有时也会引起胆结石,甚至肠癌。有癫痫症、脑血管病、心脏病的病人,看电视过久很容易引起疾病复犯。

为此,笔者吁请看电视的人们,不要长久地沉迷于电视,尤其是孕妇和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如果幼儿每周看电视在10个小时以上,就可能损害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沟通的能力,还会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和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受到消极影响,很容易患“自闭症”。其次,在电视文化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只有宽度而没有深度的平面人,因为电视这种传媒与文字比起来,不能很好地起到刺激人思维发展的作用。孕妇呢?长时间的看电视则易引起流产、早产等。

另外,对电视的依赖其实是内心的孤寂在作祟,如今很多都市白领在享受无拘无束自由生活的同时,其实还是渴望家庭温暖的,依赖电视其实就是想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要摆脱这种依赖其实并不难。多和朋友交往,比如,周末的时候,可以请朋友来家里玩。有时间多给家人打打电话,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对于那些迷恋电视的人,要逐渐改变这个不良习惯,早睡早起,向“百灵鸟”学习,不做“夜猫子”,时时保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尽快同电视“情人”保持一段距离。

电视,带给我们的应是高兴和欢乐而不是忧愁和烦恼。

(原载《中国保健营养》杂志年1期)

杂谈

“肾虚”帽子有“红、绿”

现在有一句流行语:“国人多‘焦虑’,男人多‘肾虚’”。可不是吗,如今许多打着“食”字头的保健品忽然间又大都与治疗“肾虚”沾上了边,当您打开电视机或上网,许多这也“奇”那也“神”的保健品广告也与“肾虚”沾上了边。有人在一家以卖各式保健品为主的药店里看到了这样一个滑稽场面:一位坐堂的“专家”接待每一个咨询求诊者均要向对方告以“肾虚”两字,男人肾虚,女人也肾虚,好像百分之百的中国人现在都患上了肾虚。他的处方笺上除了人参及其制成品,最大宗的乃是林林总总的保健品,于是那些善男善女们进店时两手空空或顶多肩上挎个小皮包,可出店时可就精彩了,人人手里拎着一至两只装得鼓鼓的塑料马夹袋。至于袋里装些什么东西,全是治疗“肾虚”的保健品。

事后,这位“专家”在同朋友聊天时一语道破天机:“我们常对来就诊的人说,十个男人九个肾虚,其实这些都是唬人的!人哪有那么多的‘肾虚’哟!主要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好骗钱罢了!”朋友惊奇地问:“您给他们开那么多的药品,万一吃出了事怎么办?”“没事的”,这位“专家”毫无逊色地说道,“给他们大开特开如人参、鹿茸、鹿鞭、海马、蛤蚧、海狗肾和黄牛鞭加上其他中药做的,都是好东西,说不上有如何管用,就算是有病治病无病保健,长期服用肯定错不了。”

原来如此!朋友哑口无言。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肾虚”?

肾,位于人体的腰部,故称“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等。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中医的“肾”包括了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泌尿科、妇科、骨科、五官科的诸多功能。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意即“肾”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及其它多种生理功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因如此,人体百病及衰老都与“肾”有牵连。

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本,从阴阳属性的角度,又可把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润作用的称为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和肾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持着肾脏本身及各脏的阴阳相对平衡。如这种相对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则可形成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病理状态。

肾阴虚表现为肾精不足和阴虚内热的证候,可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舌红少津,脉细数;

肾阳虚表现为肾气不足和阳虚外寒的证候,可见疲惫乏力,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遗尿失禁,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水肿,舌淡,尺脉弱。

由于肾阴和肾阳,均以肾中精气为其物质基础,肾的阴虚和阳虚,本质上均是肾中精气的不足。所以,当肾阴虚到一定程度,便可累及肾阳;相反,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也可累及肾阴,均发展为肾的阴阳两虚证。由于肾阴和肾阳,是人体各脏腑阴阳之本,肾的阴虚和阳虚,也会导致其他各脏腑的阴阳失调。反之,其他各脏腑的阴阳失调,也可累及于肾,导致肾的阴阳失调。

肾阴肾阳以及肾气虚,如果采用药物治疗,机理是迥然不同的。肾阴虚可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其中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有补肾阴之效;肾阳虚型则可选用肾气丸或桂附地黄丸,即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下,加用桂枝、附子。别小瞧这添加的两味药,作用可大呢!一多一少,治的却是不同机理、不同症状的毛病,如果弄反了,非但于疾病无补,反而有害呢!至于这些补益药如人参、西洋参、何首乌、黄芪、黄精、胎盘、冬虫夏草、阿胶等,用于补肾虚时都有讲究呢!

由此可见,现在有些人故意混淆肾虚(也叫肾亏)与肾病的关系是有其目的的。据有关专家介绍,这肾虚(阴虚和阳虚等)和肾病是概念不同的两回事。前者大都与一个人的体质强弱有关,后者通常指的是器质性病变。事实证明,临床上绝大多数的阳痿、早泄与肾虚并无直接关系,因为相当一部分此类患者是属于心理性的,除部分青年由于缺乏性生活经验,心情过分紧张而容易导致失败外,也有一部分人则是与婚前的频频手淫以及婚后纵欲有关。可如今的“肾虚”广告,实际上只是狭义的注释,即指性功能低下,如遗精、阳痿、早泄、性冷淡、不育、不孕等,可这样的“肾虚”人数又有多少呢?有关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少年轻人一见医生就要求补肾,其实一般人到了中年以后才会出现一部分肾虚,年轻人阳痿并不单纯是肾虚所致,中医学中的‘肝’和‘心’出现问题也可造成阳痿。在中老年男性中,性功能障碍的只占5~10%,肾虚者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类肾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更没有必要人人自危。”原来,肾虚细分有阴虚、阳虚、气虚、精虚、液虚五种,至少也要分为阴虚和阳虚两类,必须辨证施治,方能取胜。所以,对于那些包治“肾虚”(指阳痿、早泄等)的保健品广告,购买者在购买时可要谨慎哟,切勿被所谓的“阴阳双补”所误!

有关专家还指出,如今大部分的所谓肾虚患者而不是肾虚是肝郁。因为前来就诊的病人大都是身强体壮,并没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这些人,经分析,大都是因心身疾病以及烟酒饮食不节制,以及环境污染等导致的机体损伤所致。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社会竞争激烈,往往损害人体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尤其是年轻女性,与她们的身心紧张和工作强度大以及不善于调节自身的情绪和心理有关。症状主要表现是精神不振、头晕目眩、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烦躁失眠、皮肤干燥、发色枯黄、月经紊乱、心慌易惊、活动气短、腰腿酸软、尿失禁等。至于潮红、盗汗、月经周期拖后,情绪波动等等这些更年期提前的症状如果找上了30岁的你,也该考虑你是否肾虚。

可见,关于肾虚,我们还要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很多人认为,阳痿就是肾虚,实际上阳痿诱因众多,并非肾虚的代名词。其次体弱就是肾虚,肾为人体生命之根,内藏元阴元阳,主骨生髓,藏精。肾气不足,自然会体质下降,腰膝无力。可是引起体质虚弱的原因很多,如脾胃受损、肺气亏虚、肝血不足等。体弱是为虚症,但并不等于就是肾虚。再次,误以为肾脏病都是肾虚,中医的肾虚可以是疾病所致,也可以是衰老的结果,是人体内脏功能失调的概念,而不一定指人体解剖上的肾脏有了病变。因此肾虚并不等于肾脏有病。还有人觉得怕冷就是肾虚,肾主一身之元阳,故肾阳亏虚者,大多畏寒怕冷,肢体冰凉,但这其中有表证与里证之分。里证又有脾阳不足与肾阳不足之分,不可全归之于肾虚。

如何防“肾虚”?许多人并不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平时,不注意自我保护、自我预防、自我调节,由于不良的饮食、抽烟、酗酒、性生活纵欲等,导致一些人未老先衰,肾精不足,肾气亏损。他们宁愿在“肾虚”后花很多的钱去购买花花绿绿的“补肾”品,也不愿花点时间和精力去锻炼,去保养。

食物养肾十分重要。猪、狗、羊、牛等动物的肾脏均有养肾气、益精髓的作用。肾虚、腰痛、遗精、遗尿等症均可以吃这些肾脏来补益。如羊肾甘温,可补肾气;猪肾威平,有理肾气,利膀胱功能,对肾虚浮肿很有效果;狗肾性平,最适合肾虚体弱、手足发冷的老年妇女患者食用。

节欲护肾更加重要。有位大款,仗着有钱,夜夜玩“三陪女”,天天吃补肾品,试问,这样的纵欲无度,肾能不虚吗?这样的“肾虚”,靠“肾宝”、“肾气灵”能维持住吗?

我国古代名医张景岳说的好:“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过分纵欲和过分节欲,均对肾功能不利,引起肾虚或使肾功能破坏。

把健康“权”交给自己。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我们要做到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娱乐有度,劳逸结合,坚持锻炼,乐观豁达,以及不吸烟,少饮酒,不过多摄取盐、脂类和糖类食品,花些时间和精力学些卫生、保健、养生等知识,做到“未病先防”,注重“生命的化妆”、“读书美容”,这样,您的心灵和肉体才会健康,如果再能配合自我按摩“护肾穴”,如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足三里穴(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即是)、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那么,“肾虚”一般就不会缠绕您了。

把健康“权”交给自己。健康不能依赖医生,健康主要依靠自己。既然生活方式疾病是可以避免的,既然健康对于人们是那样的重要,那么,我们干嘛不去掌握自己健康的主动权而要让“肾虚”来缠绕呢?

莫让“肾虚”而眩目。“肾虚”帽子有“红绿”。

(原载河南《婚育与健康》杂志年6期,署名:益思)

心灵导航

《杀杀人,跳跳舞》析

看过香港影片《杀杀人,跳跳舞》的人不难忘记,剧中的那个杀手cat在结束别人生命之后会在夜里一个人跳跳舞。这在一般人不可理解。杀人为何透露出一种快感?尤其对方与你无冤无仇。现实生活中你也会发现它的影子。据《合肥晚报》报道,安徽省石台县七井乡伍村小学的大多数学生正在吃午餐,突然,本村的青年叶彬持菜刀闯了进来,对着学生们一顿乱砍(当场受伤18名,重伤5名)后畏罪自杀……

叶彬何以对这些无辜的孩子下此毒手?据公安部门调查,叶彬是家中惟一的男孩,从小并受到父母的娇生惯养,性格内向、任性、偏执、自卑心理重。因怀疑自己患慢性不治之症,加之与本村一姑娘恋爱手挫,以及因家庭经济条件差、行为懒散屡遭村民耻笑,进而产生反社会、报复社会并结束生命的心理。于是,发生了文前所讲的惨案……原来,他是为了借杀孩子而达到泄私愤的目的。

我们知道,人格障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反社会性为特征,常有违法行为发生,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及冲动型人格障碍;另一类为性格特征十分突出,影响人际社会关系,难与人和睦相处,通常无违法行为,以性格特征命名有分裂型、偏执型、强迫型、表演型(癔症型)等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危害大。因为人格异常者,其思维及行为均与常理相悖,如单纯、荒唐、古怪、残忍、小题大做等等。

叶彬具有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此类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是极端自私,无羞耻感与责任感,更无道德观念。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常常在做出危害集体或他人的行为之后对自己的劣迹进行辩解,强词夺理,把罪责推给别人。这是人性的另一面。

另外,叶彬还是个典型的“杀人癖”者。这种癖好,同恋尸癖、偷窃癖、性虐待癖、拔毛癖、自虐癖等等一样,是一种欲望的需要,只有看到活生生的人死去,他才感到莫大的快慰。否则,他将心烦意乱、坐卧不安。这也是人性的另一面。

有关专家指出,在犯罪事实面前,关于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正常还是偏离了轨道,鉴别的主要问题是人格或者行为障碍与普通正常人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相关与区别。一方面,违法犯罪的人有正常人格,亦有人格障碍病人;另一方面,人格障碍病人,有违法犯罪的,也有并未触犯刑律的。现在一个罪犯前来鉴定有无人格障碍,如何作出正确判断呢?罪行(如打架、盗窃、杀人)本身不是鉴别诊断的依据,不能说:“因为有犯罪行为所以是人格障碍”,或者说“因为是人格障碍所以有犯罪行为”,不能如此循环论证。

下述几点可作为鉴别正常人格犯罪与人格障碍犯罪:(1)自幼年或少年时期开始,既有大量行为障碍者,成年后的违法行为多半有人格障碍的背景;反之,成年以前行为表现完全正常,成年后的违法行为常为人格障碍背景。(2)出现违法行为之前,一贯表现情绪易激怒,很冷酷,无悔疚感,行为易冲动,自制能力很差,人际关系恶劣的,其违法行为常有人格障碍的背景;反之亦然。(3)一贯行为常受偶然动机所支配,缺乏计划性、预见性,行为不计后果而受强烈本能欲望所驱使,对其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缺乏自知之明,缺乏社会判断能力,这类违法行为多有人格障碍的背景;反之亦然。(4)违法行为有固定的倾向性,屡罚不改,不能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甚至在拘留期间变本加厉者,多有人格障碍的背景;反之亦然。(5)作案动机不明,案件离奇,难以常情理解,作案手段异常残酷,辩护理由十分荒唐者,常有精神病素质或人格障碍。

有关司法专家指出,由于人格障碍的违法行为,不减免责任能力,在司法鉴定过程中,鉴别的现实意义不大;唯在屡犯加刑时,对有人格障碍的罪犯,应有适当的从宽考虑。

我们不希望变态心理对社会及家庭造成恶劣的后果延续下去。如今,像叶彬这样有“黑色思维”的人又有多少?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教授费孝通曾经谆谆告诫道:“讲究心理卫生以达到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不仅能预防各种心理疾病,而且能预防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

人人希望健康,并且把健康和家庭幸福、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健康乃是一种躯体、心理、社会和道德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病或不虚弱”。

让我们依据个体的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家庭、社会的良好影响(即社会化),来培养和维护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社会活动能力。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使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保持完美的心身健康,以适应日渐淡漠的人际关系和愈来愈残酷的社会竞争。

(原载广东《家家乐》杂志年5期)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王金山,男,65岁,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