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种类 >> 蒙古族四胡音乐四胡弦音起,悠扬草原情
蒙古族四胡音乐,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年5月20日,蒙古族四胡音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Ⅱ-36。
来历
四胡,因张有四条琴弦而得名。蒙古语称“呼日”、“胡尔”、“忽兀尔”、“候勒”也称“四弦”、“四股子”,它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过的,是蒙古族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代表性乐器之一。四胡与三弦、笛子、马头琴合称为蒙古乐器“四大件”。
历史
四胡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北方奚部的奚琴。13世纪后,四胡已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在16世纪阿拉坦汗的宫廷壁画上,绘有一女乐工手持细棒状琴杆、筒形音箱、四轸同设琴首后端、马尾弓夹于弦间拉奏的乐器,与今日之四胡演奏形象完全相同。清代四胡又称提琴,用于宫廷音乐番部合奏中,形制已和今日蒙古族四胡惟肖。元朝以后,四胡艺术广泛流传,曾一度风靡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等汉族聚居地区,对汉族民间说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是目前四胡艺术最为繁盛的地区。
形态
蒙古族四胡由琴筒、琴杆、弦轴、琴膜、琴码、琴托、千斤、琴弓、琴弦等组成,制作时主要使用木、皮草、马尾、虫丝线、松香粉等材料。共鸣筒通常有铜制和木制两种,铜制的共鸣筒呈圆形,木制的共鸣筒呈八方形,一般用红木、花梨木或是硬质的杂木制制成。弦轴有四个,分别与琴筒皮面上的琴马之间张有丝弦,一、三为里弦,二、四为外弦。琴弦用细竹栓马尾而成,并且将马尾分为两股。
分类
蒙古族四胡以五度定弦,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三类。
高音四胡,是在民间小四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音色明快清脆,多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中低音四胡音色浑厚圆润,擅长演奏抒情性乐曲,主要用在科尔沁的乌力格尔和好来宝等说唱艺术。
郭尔罗斯蒙古族四胡演奏技法自成门派,能产生蹄鼓似的“弹音”、百灵般的“扣音”、清泉般的“点音”和风雨般的“扫音”等独特音响,代表曲目有《八音》、《普德列玛》、《杜姐》等。杜尔伯特四胡演奏技艺亦自具特点,代表曲目有《响马传》、《红岩》等。
四胡伴随了蒙古族人民千百年来的生活、情感旅程,它在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蒙古族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它表现力丰富,旋律古朴悠扬,演奏技艺自成一体,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
图文:桐宝
排版:小晞
校对:桐宝
用一个个故事
带你走进东北地区的非遗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