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

成为农民主播科普,带货,找意义

发布时间:2024/7/31 13:38:31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s://m.39.net/pf/a_6010178.html

记者/郭慧敏实习记者/吴琳陈虹羽

编辑/计巍农民主播贾胖子在玉米地

“没想到我没什么文化,却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农民主播贾胖子说。“意义”对他而言,是带火家乡玉米,分享种植技术,更是维护农民“不管年纪多大,都想给家里赚点钱”的尊严。

在快手,像贾胖子一样的农业技术内容创作者数量已超过17万,农业技术类直播日均3.5万场,随时随地解决着种植养殖难题。

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快手农民主播纷纷在直播专场展示着特色农产品,然而在这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农民,而是商人、建筑工或高材生,他们也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

43岁时,张老五返乡回到吉林四平做起了直播回到家乡

张老五回到家乡时身无分文。

此前,他在工厂打过工,下海经过商,做生意,开饭店,当服务员,干洗车行,但始终没“干出名堂”。因为喜欢音乐,他还投入所有积蓄跟人合伙开了一家酒吧,后来因为疫情也开不下去了,“那时候,就是一下跌入谷底那种感觉”。朋友王三劝他回老家,因为在家种点地,养点牲口,稍微挣钱点也能生活,于是43岁的张老五“硬着头皮”回了吉林四平。

回家后他发现村里变了,之前总刷到一些“网红”把农村拍得又旧又破,“实际上不是这样”。屯子里,每户人家都配了垃圾回收桶,安装了太阳能灯,厕所也都翻新了,用的材料还是铝合金的。乡亲们对他也好,看他缺什么,就给送什么,他想着能不能把这个新农村新面貌,拍出来让大家看一看,于是找到王三,“咱们两个一起弄个短视频吧?”就这样,张老五成为了一名快手三农领域的内容创作者。

和张老五不同,贾胖子早早便决定返乡,年轻时在外当杂工、建筑工并不稳定,加上父亲年纪越来越大,家里上百亩玉米地需要人照看,他20岁就回了家,种地之余开始收粮,对接山东潍坊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还开起烘粮厂,一干就是15年。

年冬天,贾胖子去一对老夫妇的地里收玉米,收完准备开车走的时候,他看到老夫妇弯着腰,用铁丝在抠地里的苞米粒儿,“东北都是用铲车和拖拉机收玉米,难免会掉,他们捡起这些玉米粒,就能多赚二三十块钱”,贾胖子觉得,二三十对年轻人来说吃顿肯德基都不够,但对农民来说,这钱买农药能给玉米打一两个月。

“既然干了这行,又懂不少玉米相关知识,总得做点什么”,当天,贾胖子就决定开直播,分享种植知识,“希望让他们每亩增收到元”。

在快手,像贾胖子一样的农技内容创作者数量超过17万。快手三农年农技人报告显示,平台农技直播日均3.5万场,种植养殖难题随时随地能被解决。

但起初父亲坚决反对贾胖子这么做,因为作为收粮人,他们的利益会受到直接影响,比如今天贾胖子在直播间告诉大家某地玉米收购价涨了两分钱,第二天他再去收购就得给农户涨两分,如果一天收几十万斤粮,那成本就要增加几千甚至上万。

同样遭到父母反对的还有王杰,一个回乡创业的九零后。他从小在四川内江一个小镇长大,直到上大学来到成都,才见到高楼大厦,觉得“好先进,好有科技感”,他在成都上学,参加创业大赛,做服装生意,待了整八年,“越来越觉得,对大城市的感觉跟以前不一样了,节奏很快,好像是为了生活而生活”。

他开始怀念小时候,湖畔边上,老房子前樱桃树枝叶茂盛,爷爷奶奶坐着乘凉扇扇子,同村小朋友聚在树下玩游戏,嬉笑声和着流水、蝉鸣,热闹得不得了。长大以后他很少回村里,偶尔回去一次发现年轻人都往城里跑,一个村子只剩下十几个老人,许多农田和果树也没人打理,“资源都浪费了,太可惜”,就这样,王杰和几个好友结伴,决定回乡创业拍视频。

父母对此并不理解,总觉得摆弄电脑除了打游戏就干不了别的,“为啥不去上班?“你这样生活会不会成问题?”父母反复问,他也没法回答,“老一辈对互联网没什么概念,认为短视频就是打发时间”,所以他只能等到账号做起来,再给他们一个答案。

直播中的张老五成为“农民主播”

最初,张老五和王三拍的是美食视频,效果一直不好,直到今年1月才出现转机。在东北农村,一到冬天,烟囱就容易堵,导致火炕不好烧,屋里冷冰冰的,有天张老五家烟囱堵了,他想起父亲教过他,用鞭炮蹦可以通烟囱,他想着,借这机会拍个蹦烟囱视频试试效果。

“扯淡,你这又点炮仗又点火的,万一平台给你判定违规咋办”,王三反对。但张老五坚持:“没事,我刷到过别人放鞭炮。”他让王三去买菜准备包饺子,自己拎出一挂过年要放的鞭炮,爬上屋顶,屋顶跟烟囱之间,有一个水泥砌的台阶,他把手机支架放在台阶上,镜头对准自己,随后把鞭炮点着,扔进烟囱,“砰”地一声,烟囱一下子就通了。“我的天,我爸果然没骗我,这玩意儿百试百灵”。王三回来看到张老五在房顶,冲他大喊:“上房顶干啥去了?”张老五也冲他喊:“三儿,你把进院喊我这句话,再来一遍。”就这样,他们拍成了第一条蹦烟囱的视频,播放量达几十万。在这之后,两人常去帮邻居通烟囱拍视频,保持内容有趣的基础上还上网学各种拍摄和剪辑技术,他们的视频越来越火。好多朋友跟张老五说,不能浪费流量,可以琢磨带带货。张老五马上开始研究,他发现四平出了十几个网红,没有一个能正儿八经介绍四平玉米,“我很痛心”。碰巧快手三农领域负责人联系上他,张老五决定借这机会为家乡玉米代言,直播讲解四平玉米及玉米面条等各类玉米产品,希望家乡特色能销往更多地方。贾胖子也开了直播,就在收粮回来当晚,“农民不容易,我直播就是希望他们卖粮的时候不挨坑”。过程中,他讲解了玉米储存知识、玉米收购价格浮动等,还告诉大家自己是做烘干塔的,烘干塔在冬天烘粮,每斤玉米用煤和电烘干的成本需要三到五分钱,如果农户自己采取自然晾干的方法,并储存好,将水分从30%降到15%,再卖出去,就可以省下烘干的钱。虽然整场直播只有个人观看,他还是讲了5个小时,并且从那之后连播了7天,每天15小时,内容包括怎么做田间管理,怎么预防病虫害,怎么增加产量……事无巨细,粉丝涨了两万多。虽然直播预报收购价格影响了贾胖子作为收粮人的利益,但越来越多人知道了他,并且都托他对接收购企业,贾胖子的收粮范围从最初的方圆30公里扩大到现在的公里,“我原来是一个商人,现在我选择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我相信只要农民富了,我们自然就富了”。与贾胖子被“捡玉米粒”的画面打动不同,王杰帮助大凉山通过快手销售农特产品始于一个求助。他和朋友最早运营的是一个剧情类账号,走搞笑路线,收获了不少粉丝,其中有一个当地农民,果园里十多亩地的李子因疫情原因滞销了,于是私信王杰,希望他们团队能帮忙带带货。“当时他说话那声音都快哭了,我们就决定帮他销一下”,为此,王杰团队开始运营“川南四枝花”账号,以特色走秀形式带货。视频里,几个男孩光着脚站成一排,以田间地头为背景,穿着自己用竹笋、树叶、塑料袋等做成的衣服,配合着音乐节奏,依次走着夸张的模特步靠近镜头并展示手中的农产品。“通过这次我更加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力量”,王杰告诉深一度,以前在实体店,来上十个人买东西,店家就忙得不亦乐乎了,而在网上,一天卖几百单都觉得很平常。川南四枝花团队(后排左一为王杰)改变农产品销售模式直播带货不仅解决了当地农产品滞销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变。

川南四枝花今年重点销售了凉山鲜核桃。去凉山收核桃的时候,王杰了解到,往年农户打完核桃都只能放在家里,等市场上的收购商把车开到大山里来,才能卖出去。但商家来的时间并不确定,有时候一个月才来一次,“鲜核桃从树上摘下来,保鲜的时间有限,万一商家不来,果子就砸在自己手里了”,王杰告诉深一度。还有的农民会起早,走两小时山路把核桃背到县城里卖,实在卖不动的就只能拿来做成干核桃,“那样肯定是不值钱的”。

而在直播带货模式下,团队会有成员专门负责对接农户,每天根据直播订单量,“现摘现发”,“因为鲜核桃保质期不长,这样能保证用户收到最新鲜的产品”。

如今,川南四枝花账号在销售量方面,每天能稳定在一千单左右,常有农户夸奖王杰和团队,“小伙子你们真厉害,对着手机说几句话,几千斤核桃就销出去了,我们平时自己背下山去卖,一天顶多卖一百斤”。王杰听了很有感触,想起带货这些日子,看到凉山三四岁的小孩就开始干农活,衣服、鞋子没有一件好的,都是哥哥穿完给妹妹,一个一个轮着穿,“所以帮到他们的时候,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在吉林四平,这里盛产玉米,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东北玉米带上。不同于大凉山的鲜核桃,在这里,往年乡亲们会在丰收季收玉米,之后打成散粒或直接储存在家里,等到来年春天,会有专门收玉米的大车上门收。价格一般在每斤一块两毛五分三,大家很在意“分”的单位,不少家庭每年要卖几万斤玉米,一分钱也会被放大几万倍。老百姓很乐意卖给这种大车,因为可以省去自己运输的费用。

“但这是个非常不稳定的市场”,贾胖子介绍玉米因为种类和等级的不同,其市场价格也有相应差异,比如瑞普和宏育价格并不相同,商贩在收购时会考虑自己对接的企业中,哪个企业收购价高,就会去收他们需要的玉米种类,而农民无法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也就无法保证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

大车上门收粮的方式之外,有的农民还通过经纪人(相当于中介)卖粮——由经纪人联系商贩,再由商贩转卖给烘粮厂,也就是贾胖子手中。“农民到烘干塔有三层关系,而且农民是最底层的,所以总是种地,但总是富不起来”。

直播后,贾胖子直接面向农户收粮,还有不少企业通过快手联系到贾胖子,告知自己需要的玉米种类,贾胖子则根据这些信息,帮乡亲们选种,选肥料,选药,并提供种植咨询,比如玉米感染病虫害,用什么药去治等等。

与贾胖子同为四平人的张老五并不收粮,而是专注于帮助四平宣传、销售玉米产品,“四平区域内所有的玉米产品,我都可以负责推销”。张老五告诉深一度,很多做玉米制品的商家没有合适的宣传平台,做完也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很多人想买玉米制品但又不知道哪家好,“我要做的就是,让大伙儿知道四平玉米制品多优秀”。

在快手举办的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幸福乡村丰收季”专场直播中,张老五进行了11小时的直播,介绍和宣传来自四平的黄玉米、黑玉米、玉米发糕、玉米鲜面条等特色玉米农产品,直播和短视频总曝光量超1.24亿,累计观看人数达万。

凉山农户以往卖核桃需要自己背下山“我没什么文化,却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被直播带货“解救”的不只是滞销的农产品,还有乡村留守妇女们。王杰告诉深一度,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不少五六十岁的妇女被剩下,带小孩或是种地,整天围着玉米、水稻和白菜打转,但现在,她们都加入了团队,负责打包工作,按件计费,每天工作一下午,平均每人能赚到元,“有了工作,她们都可开心了”。

王杰越来越觉得,改变正在发生,“意义”也正在显现,“意义不在于我们能赚多少钱,而在于能实际帮助多少人,在于富农”。现在,王杰和团队已经帮助两百多户农户卖了核桃,他们坚持拿出利润的一部分,用来买物资定期送到山里,米面油和衣服等等,一次山里一个孤寡老人为表达感谢,临走时追上来,递过两个红薯,“也没有说啥,但那会儿突然就想哭”。

“意义”对于贾胖子来说,是一份意料之外的礼物,“没想到我没什么文化,却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贾胖子告诉深一度,村里有很多60岁左右的老年人,由于信息闭塞,有时候卖粮抓不到好时机,给家里赚不了多少钱,而对于农民来说,不管多大年纪,给家里多挣钱是心愿也是尊严。他有一个吉林辽源的粉丝,原来在学校食堂工作时每月能挣多,但因为生病了只能回家,后来通过看他直播学技术,抓时机,当年玉米多卖了一万多,比外出打工一点也不少挣。

还有一位黑龙江的大姐,卧床三十年,一直觉得自己是累赘,直到看了贾胖子直播,把听到的知识都转述给家里人,让家里的玉米多卖了钱,这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贾胖子家的墙上挂满了农民送来的锦旗,在他看来,锦旗是送给像白衣天使一样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而他只是一个农业主播,“觉得特别荣幸,怎么也没想到能帮这么多农民”。

回到家乡不满一年,作为农民主播的张老五不再身无分文。

目前他直播接广告的收入,每月有六七万,过去开酒吧欠下的几十万债务,正一点点被还清。他还花六万块置办了一台通烟囱的设备,以前他需要把机器放在烟囱顶上,用大风力把烟囱里和炉膛里的灰给抽出去,操作不方便,机器还容易漏油,现在他只需要把新机器的管子伸到炕洞子里,就能抽走里面的灰,抽一次至少能维持六到八个月,整个冬天炕都是暖的,“这事儿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虽然直播带货做起来了,但原来的风格还要保留,张老五想继续通烟囱,也想继续拍美食。他经常需要一天跑好几个地方通烟囱,饭也顾不上吃,之后他想把干完活饿得不行,吸溜面条的状态也拍给大家看,“希望能坚持拍摄真实又正能量的内容”。

与此同时,他的团队也越来越成熟。一开始,只有他和王三两个成员,后来王三妻子和同村的二猫子都参与进来,还开通了“咱屯三哥三嫂”等账号,张老五负责拍视频,王三负责外联,三嫂负责对接商单,二猫子则负责开车和做饭,忙得“热火朝天”。

左邻右舍也常来咨询拍视频的事情,张老五都耐心解答,“我自己是农民出身,希望鼓励身边的农民一起做好内容”,至于拍摄灵感,几乎来自于身边发生的小事,“今天他家车坏了,明天他家大棚丢东西了,都是故事”,在张老五看来,好故事应该像玉米一样,“销”往更多地方。

“知识也一样”,贾胖子被平台评为了“幸福乡村带头人”,他希望通过直播,能将玉米种植及售卖相关知识分享给更多农民,实现“买农资少花钱”。如今,“直播助农”正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向农村地区渗透,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则通过数字赋能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动着农村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年,数十亿个商品订单通过快手发往全国各地,农产品订单有近5.6亿个。王杰希望,作为擅于运用短视频及直播工具的“新农民”,能够通过线上互动、线下联动的方式,助力农民越来越富。

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1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