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种类 >> 前门胡同17年前5千没外迁,如今12万元
题记:
前门外胡同71岁的大叔,17年前外迁每平方米元没走。如今要腾退的话每平补12.5万,大叔是否要走,他犹豫了。大家一起给大叔分析吧。
正文:
串胡同时,在前门外大街遇到一位在遛弯的大叔,提笼架鸟,有着民国旧北平爷的感觉。我就上前请教这鸟、这笼子。大叔自豪地说,他就养百灵,就是喜欢听“哨儿”(听鸟鸣的意思)。他这百灵有四套哨法,哨起来时,快快慢慢、稳稳当当、顺顺溜溜,真可谓是一气呵成、百啭千鸣,那叫一个好听,痛快!这笼也有讲究,百灵得用百灵笼,这笼的长宽高,笼丝间距及搭配的瓷食、水缸、粪板都有其讲究。
听大叔聊得这么讲究,不免就问大叔的情况。大叔自豪地介绍起来:就是这前门外胡同,他就在这院里。跟着大叔进了院,才发现这院虽然是大杂院,但明显好多都长草、破落荒废了。大说解释说,这院现在就4户了,其他家都拆迁走了。
原来,这院既有大杂院,又有二层楼房。原来共有21户,17户在年外迁时走了,现在就剩下4户了。年外迁时补偿差额是每平元,这院里都去了东南二环外的弘善家园。按照各家人口、住房面积,都拿到了一居、二居、三居几套不等的住房,还有十几万的补偿款。弘善家园于年第一批入住,那时的经济适用房房价已到了八千元。
问到大叔没搬走的原因时,大叔摇着头说,补偿款没谈妥。17年前他们是一家五口,岳父、岳母及他们三口,能分一居和两居两套房,但只能补几万元钱,大叔嫌少就没外迁,和其余三户留了下来。17年过去了,岳母于五年前离开人世,孩子也在海淀居住上班。目前就剩下他和爱人两人住着三间房,足够住了。
原来,这房子属于岳父岳母的,是老人在日伪时期结婚后分配的。大叔岳父、岳母是民国8年(公元年)出生,岳父是前门火车站的财务,岳父岳母结婚时宪兵队就分配了这房子给老人居住,既能看门又解决了住房问题,这一住就是80年,老人也在十年内相继离世。
说起老人,大叔明显有些感伤了。我就问大叔是哪里人。大叔自豪地说,他出生在人民大会堂中间。父亲是进城部队的转业干部,母亲是满族人,他家就在人民大会堂建设以前的大四眼井胡同。在大叔小时候,经常自由出入大会堂,踢球、洗澡、游泳、捉迷藏等,尤其是夏天热时,半夜大会堂有洒水车,他们几个伙伴儿穿个大裤衩子,站在路边,等着洒水车冲澡。后来在大会堂西侧的司法部街、前府胡同、辇儿胡同、小财神庙胡同相继拆了,建了国家大剧院。
这些没了的胡同,大叔说起来,那叫一惋惜啊!不过说起现在的生活,大叔也是挺知足的了。
大叔是年生人,到年才上学就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加之和苏联老大哥闹掰了要还钱,那时的国家真是最最困难了。后来大叔毕业上班,月工资从18元、21元、35元、41块7毛,一路涨到了块。后来单位报送人大读无线电专业,之后又涨到了元、元,年退休时工资到了元。现在和爱人两人每月有1万多的退休金。虽然爱人身体不好,但看病住院基本全报销,其它就算是正常开销了,冬天的取暖支出会高些。现在都是煤改电了,晚8点到早8点属于低谷用电,每度电3毛,这样算下来每月取暖元。因此两人1万元的退休金一点儿负担也没有。
但大叔也有操心的事,就是这房子。是啊,17年过去了,其他外迁的邻居都住上了楼房,改善了居住条件,最重要的是房价已经从以前的5千元,到如今的5万元了,原先的邻居基本都千万元房产了。但如今这前门的腾退,比较复杂。这套四合院属于大前门公司(上级单位天街集团为国资委单位),现在集团经营惨淡,对四合院到底是保护性修缮,还是恢复性修建,迟迟没能有说法,导致现在这四合院里的房子17年来就是闲置的。只有大师和其他三户没外迁走的在住。未来的规划没定,就没法和现有住户谈腾退。虽说大叔两人现在住的是3间房,够住是够住了,但按照如今腾退12.5万元的补偿标准,不过才余万元,也就是刚能买到80平左右的两居房,最多再加上装修、添置家电,还得去五环外。况且现在没法确定什么时候腾退,但住在这里确实有不方便之处。厕所在百米外,买菜得到三里地外的新世界,冬天有点冷,夏天有些潮。
说到这里,大叔也犹豫了:一方面是平房的不方便,另一方面是如今腾退的不确定也不如意。加之年岁愈大,故土难离啊。从大叔的脸上能看到些许的矛盾、犹豫了。
你如果是大叔家里人,你会怎么选择呢?我们一起为大叔出个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