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语心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天,一则视频十分吸睛。清澈的黄河,泛着朵朵白浪,见者无不欢喜雀跃。
“圣人出,黄河清”,这句话出自《幼学琼林》,这也是笔者今天才查到的。海清河晏,天下太平。黄河水清,象征一种祥瑞。
圣人这个概念,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庄子》中不仅提到了圣人,还有贤人、真人、至人、仁人等高人。这些人在心灵智慧方面的修养修为,的确要比常人更胜一筹。
“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能做到天人合一的人,庄子说就是真人。“天人合一”在玄学修行方面,就是自然通,并不神秘。
“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意思是说,心总是与外界世俗链接,就不是圣人;过于看重人情,有亲疏之分,就不是仁人。“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先有真人,后有真知灼见。
《恨中录》的作者惠庆宫洪氏写过,“两位圣母相继升遐,宫中空荡,森严礼法也不知何时荡然无存,令人心寒”,这里的圣母指的是仁元王太后和贞圣王后。现代一些影视剧,为了突出表现主角一路逆袭,有意把历史上的皇后这种角色,刻画得心机重重,其实都是有悖史实。
不要通过影视作品去了解历史。笔者喜欢阅读《源氏物语》,是因为这本小说不是凭空想象的,不以作者主观好恶来虚构。紫式部作为藤原彰子的女官,所写的都是亲身经历。
那么,“圣人出”和“黄河清”有渊源吗?
笔者曾经说过,很多人理解不了,想不到更做不到,就诋毁人家的文明。这与现代人多重视看得见的、少注重看不见的信仰有关。
“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吕氏春秋》中说,月亮是群阴之本。月圆之夜,蚌蛤的肉就充实,各种属阴之物也都盈满。月亮和蚌蛤相隔千里,却能彼此影响,这就是看不见的。
“日月丽天,群阴摄服,百灵来朝,双羽四足”,日月丽天四个字在《易经》中出现过,按照古人的思维,“群阴”就是属阴之物了。
在《葵姬》这一章中,六条妃子在贺茂川袱褉当天,遇到葵姬仆从故意争车事件。葵姬作为左大臣唯一的掌上明珠,从小就是以天皇女御的标准来培养的。她的仆从自然是据理力争。但是,六条妃子又是何等人物?按照书中所写,无论是性情、容貌、教养都出类拔萃。更何况,她还是东宫生前最宠爱的正妻。
于是,在失魂落魄中,六条夫人的灵魂竟然身不由已地出壳。灵魂这个词,在玄学中解释为思想意识。生灵是一种磁场源,也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据六条夫人自己回忆,她追寻着身不由己而出游的踪迹,在衣裳上嗅到了葵姬辟邪用的芥子气味。这就是书中的生灵事件。
《枕草子》中也提及过邪祟,如果人有怨恨,亦能作祟,而本人并无所知。所以,为人处事切记,不要影响到别人,不要招人怨恨。俗话说,吃亏是福,就是这个道理。
冬月将尽,黄河水清,在古人看来,圣人出世,国泰民安。或许,冥冥之中有天数。
#原创随笔#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