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繁衍 >> 统编五下16单元作文
第一单元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是把事情经过写清楚。
2.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教学重点
抓住那一刻,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抓住那一刻,把故事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播放照片,感受成长。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组照片,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幻灯片播放学生婴幼儿、孩童、小学时的照片,让学生猜猜照片中的人是谁。
2.学生猜猜图片中的人物。
3.师述:刚才欣赏照片的时候,很多同学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些同学忍不住惊叫起来。看到我们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大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成长中的故事。老师看这些照片的时候,也是感慨万千。转眼间,同学们已经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娃娃,长成了少年,长大仿佛就在一瞬间啊。板书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
设计意图:
用几组学生婴幼儿、孩童、小学时的照片导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同时让学生感受成长、感受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多彩的回忆,为下面讲述自己长大的故事做好铺垫。
二、明确目标、审清题目。
1.学生读第14页,说说这次习作的目标。
2.学生汇报这次的习作目标。
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自己当时的感受。
3.解题:“那一刻”告诉我们在文章中要突出让自己成长的细节,尤其是对表现文章主题的那一刻的刻画。
“长大”则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内心的触动,甚至是震撼。
设计意图:
学生审清文章的题目,明确习作目标。
三、引导选材。
1.习作指导。
(1)应该写最近发生的事,以表现“长大了”的主题,并重点表现自己的进步,也可以选取“我”成长过程中的前后两件事做对比,以突出“我长大了”这一主题。
(2)可以先写自己对“长大”的理解,并抒发自己渴望长大的心情,然后写一件事表明自己真正长大了。
2.选材引导。
(1)在挫折中成长(难忘的经历或锻炼)。
可以写一次沉痛的教训,学会坚强、学会乐观。
(2)在反思中成长(理解爱、回报爱)。
由一件事触发了心灵,学会反思、体谅他人。
(3)成长的路上,万事万物皆我师(人生感悟)。
①在阅读中成长。从书中懂得了道理。
②在生活小事中成长。由生活中的小事,感悟到成长。
③在自然中成长。由自然感悟到做人的道理,感悟到成长。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选材,引发学生反思自己成长中的事情。
四、七嘴八舌话成长。
1.师:翻开记忆的相册,长大的冲动,长大的快乐,现在想来,历历在目。同学们,你们是在哪一刻感觉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你做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么想的?
2.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与全班同学分享。
3.学生汇报交流令自己感觉到成长的故事。
4.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关于成长话题的材料。
五、例文引导。
1.例文:那一刻,我长大了
“长大”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有很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我却认为,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
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天很晴朗,爸爸妈妈一齐去逛街了,妹妹被她同学约出去玩了。家里只剩我一个人,看着家里凌乱不堪的样子,我忽然觉得有些不能忍受,于是决定打扫一下。
说干就干,先从哪里做起呢?不如先从客厅干起吧。我又擦又拖,忙了好半天,而后是大小卧室、卫生间、厨房。之后该整理物品了,我一边思考一边摆放物件,偶尔环视物品摆放成这样是否合理,相互搭配是否和谐。等到一切都井然有序了,却发现自己早已腰酸背痛,满头大汗。我不由自主地想:妈妈每隔几天就要这样打扫一次,她难道不累吗?
其实,真正让我发现自己长大的,并不只是这一件事,还有小学的那一天。
接近小学毕业的一天下午,语文老师布置了作业:明天每人带一个鸡蛋,保护它三天。我们都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第二天,我一来到教室,就看见好多同学的鸡蛋碎了,蛋黄、蛋清流了一地。我不禁吸了一口凉气,摸了摸我的鸡蛋,还好,没碎。这天的气氛与往常完全不一样,平时,班里的“女强人”一下课就去教训把她惹急的男生,而这天,她变成了一个“淑女”。
就这样,到了第三天,班上同学的鸡蛋都碎了,我们同时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父母每一天不都这样“心惊肉跳”地看着我们长大吗?我们就像这一个个鸡蛋,每一天都在父母小心翼翼的呵护下成长,父母关心我们胜过关心他们自己。
父母保护我们就像我们保护鸡蛋,务必很留意,很谨慎,很小心翼翼……我的眼前顿时浮现了一幅幅父母保护自己子女的画面。
在那一刻,我明白我已经长大。
2.说说文章的精彩之处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开头和结尾的,哪里表现出了“那一刻,我长大了”。
六、课堂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成长故事,我发现,此时此刻,同学们真的长大了,记得有位名人说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课时 讲评作文
课时目标作文讲评,学生修改。
教学过程
一、教师介绍这次作文的整体情况。
二、优秀作文展示。
1.说说这次作文的习作目标是什么。
2.读优秀的作文。说说这篇习作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字词句、文章的结构等多方面来评价)
三、教师阅读一篇较差的作文。
1.说说这篇文章的问题在哪里。
2.师生探讨该如何修改。
四、同桌互相修改、小组修改。
五、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1.解题:要突出“那一刻”让自己成长的细节。
2.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记录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
第二单元
习作: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将体会到的内容写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明确习作目标,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初识读后感。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读课外书吗?哪些文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什么感受?
2.小结: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自己获得的感受以及受到的道德教育、启迪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设计意图:
初步感悟什么是读后感。
二、明确习作的目标。
1.读读教材36页,说说什么是读后感。
预设: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些情节或细节会让你受到触动;精彩的语句会让你过目不忘。把这些具体的感受或者得到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如何写读后感呢?
预设:(1)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印象最深的部分。(2)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这次习作的方法。
三、写作前指导设计。
1.写读后感的步骤。
(1)读原文,抓重点。
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
(2)摆好位,侧重“感”。
在具体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又要有“感”的内容,要结合实际,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做到“读”“感”相连,有略有详,有感而发。
(3)抓住“点”,联实际。
有的同学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而写读后感时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地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
(4)定标题,明写法。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2.写读后感的方法。
(1)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直接命题,一般为“读《×××》有感”或“《×××》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标题表明题材。
(2)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为让学生整体把握,快捷理解识记,可归纳为这几个字“引—议—联—结”。
①引——简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②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③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④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3.同学们刚才总结了这么多要点,你们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抓住“点”联系实际)
小结: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以后,感触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只有抓住其中一点才能写深刻,否则泛泛而谈,就变成了空喊口号了。
4.怎样抓住这一主要的阅读感受“点”呢?
小结:联系自己生活是确定阅读感受“点”的最佳方法。
5.展示几篇关于读后感的例文。
6.引导读写结合,领悟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写作读后感的步骤和方法。
四、学生列提纲,准备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讲评作文,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介绍这次习作的情况。
二、讲评作文。
1.回顾: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这节课,我们将以一些同学的读后感为例进行讲评,使自己的初稿修改得更好。
2.这篇读后感具备了以上这些优点之外,还有哪些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
以学生的作文为例,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修改作文。
1.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的初稿,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把突出感受到的内容写具体。小组交流修改问题突出的片段,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2.学生个人修改,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写读后感
(1)题目:读《×××》有感或《×××》读后感。
(2)写读后感的方法:
①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②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③联——展开联想,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④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第四单元习作:他 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重点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选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引导选材,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一个人陶醉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他陶醉了》。
二、明确习作的目标。
1.写一个人陶醉的样子。可以写得意、吃惊、兴奋时的样子。
2.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特别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
设计意图:
了解这次习作的目的。
三、习作指导。
1.理解题目。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陶醉时,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
学生只有深入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才能更好地写习作。
2.引导选材。
(1)这次作文要求写一件事,要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写清楚。这件事可以是开心的事,惊奇的事、得意的事等。所以首先要想好写什么内容,什么让他陶醉了,主人公是他,第三人称。
(2)可以写读书让他陶醉了;画画让他陶醉了;老师的关爱让他陶醉了;妈妈的爱让他陶醉了;电影让他陶醉了……
(3)重点写出他陶醉时与平时不一样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选材。
3.开头指导。
(1)开头:①有人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有人陶醉于优美动听的歌声,有人陶醉于振奋人心的影片……而他却陶醉于……
②回首往事,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有纵情的欢笑,也有恣意的泪水……那种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一次次沉浸在陶醉之中。
(2)结尾:①书使他陶醉,书是他的伴侣,因为书给了他一片无拘无束的天地。
②一次次陶醉,让他更加热爱生活;一次次陶醉,让他更加珍爱生命;一次次陶醉,让他更加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
设计意图:
示范开头和结尾,进一步强调要紧扣文题去写,不能跑题。
四、小组交流习作话题。
1.小组交流习作话题,并说说该如何写,重点说说他是如何陶醉的,及其陶醉其中的样子。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
组内交流,让学生选材,讨论写法。
五、例文指导。
1.出示例文《他陶醉了》。
他从小就喜欢阅读,他陶醉在书的世界里,恨不得钻到书里去遨游一番。阅读让他变得聪明,让他觉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他爱在冬日的午后,懒懒地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看书,尽情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他爱在夏日夕阳西沉的傍晚,在阳台的竹椅上,听着蝉鸣,捧着一本书,陶醉在书的海洋里。
那次,他正在床上捧着一本书看得起劲,妈妈走进他的房间,让他关灯睡觉,任他怎么说都没用。等妈妈走后,他找来一个小手电筒,用被子把自己蒙得严严实实,借着手电筒的光,继续看书。他深深地陶醉在这书里了。忽然,被子被人掀起,一只手抓住他的书,夺了过去,他抬头看,原来是妈妈。“你这小伎俩还想骗我?瞧你一脑门子汗!”书被没收了,他只得睡觉。
还有一次,一大早他就抱着书读,谁知一读进去他就被一篇篇文章吸引了,他感到自己也成了书中的一个角色。咦?怎么,地震了吗?他抬头一看,是爸爸在抓住他的肩膀前后摇晃。爸爸笑着说:“吃早饭了!”
阅读让他陶醉,他喜欢书,他就是一个“小书虫”,时时刻刻都准备抱着他的书“细嚼”一番,好填饱他饥饿的肚子。
2.文章是如何写他陶醉的?
第3、4自然段通过两件小事写他陶醉于书海。
设计意图:
例文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紧扣“陶醉”两字来写,重点写人物陶醉时的表现。
六、学生列提纲,构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教师讲评习作,学生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教师整体介绍这次的习作。
一、师生交流习作。
1.出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说说这篇习作好在哪里。(①可以从字词方面评价;②文章是否围绕主题“陶醉”来写。③陶醉时的神态、语言描写等。)
设计意图:
欣赏优秀作文,让学生体会习作的构思及写法,反思自己的不足。
2.出示比较差的习作。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二、小组交流修改习作。
三、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析书设计
他陶醉了
1.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重点写人物陶醉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回忆生活中有特点的人,试着运用学过的写人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提高习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总结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再回忆身边的人物,选择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习作、敢于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将人物写活。
教学难点
人事结合,用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回忆生活中有特点的人,运用学过的写人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快速反应的游戏,我说一个人的特点,你们迅速判断出这个人是谁。
出示:1.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孙悟空)
2.背着九齿钉耙,腆着大肚子。(猪八戒)
3.手拿着羽毛扇,神机妙算。(诸葛亮)
4.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
5.粉刷技艺高超的俗世奇人。(刷子李)
6.家财万贯的吝啬鬼。(严监生)
总结并板书:一个有特点的人是个性品质与众不同的人;特长明显的人;某一点给人印象深刻的人。
设计意图:
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谈谈我们身边“有特点”的人。
教师: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有特点的人。同学们想想,你身边的哪个人很有特点?他(她)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
第一步:要求说名字+特点。
如果再给他(她)取一个好听的外号会更吸引人!
出示课件:
跑步特别快(飞毛腿)
最会讲笑话(幽默大师)
足球踢得好(金刚腿)
点子特别多(智多星)
手劲特别大(大力水手)
乒乓球打得好(乒乓达人)
记忆力特好(活字典)
喜欢吃各种美食(美食家)
人缘特别好(百得胶) 唱歌唱得好(百灵鸟)
画画画得好(小画家) 文章写得好(小作家)
毽子踢得好(踢毽高手)
懂得特别多(百科全书、小博士)……
教师:说了这么多有特点的人,老师感觉咱们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特点鲜明的人!但要让我彻底相信并服气,光说名字和特点还不行,还得结合典型事例来说。(板书:事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身边有特点的人,其实就是教给学生如何选择写作的素材。
三、选材。
1.如何选材,读读课本第82页的内容。
2.学生探讨“叔叔记忆力超群”这一特点的四个事例,为什么说事例1和事例4最能表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3.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两个事例最能表现叔叔的特点,而事例2和事例3,一般人也能做到,不能突出表现人物的特点。
4.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写。
教师:老师也教过同学们,要把事例写得生动具体,必须要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板书: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
四、例文强化,巩固提升。
擦玻璃高手(片段)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大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过程。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另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擦玻璃。接着又从左到右擦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用手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哇!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跳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设计意图:
结合例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以达到巩固要点的目的。
五、学生交流选材。
1.教师:生活中,有很多人值得我们去写。想一想:在诸多的人当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他(她)的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全班交流。
3.教师点拨习作方法:确定描写对象,他(她)具有什么特点?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哪些事例可以体现出人物的特点?(选一两件事)
4.教师小结。
老师发现同学们心目中最有特点的人真是各式各样啊!有的是自己的家人,有的是邻居,有的是商店老板,有的是警察叔叔,有的是邮递员……真是丰富多彩啊!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我们要描写的人可以是性格与众不同,也可以是特长、品质非常突出,或者是其他某个方面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带动后进的同学,达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互评互改中发现优点与不足,提高习作能力。
2.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提示学生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写作文。
设计意图:
引导巩固,明确要求,为讲评作准备。
二、典型讲评、修改作文。
1.选取典型的作文进行讲评。
2.课堂评议。
评议的重点是人物的特点是不是突出,如果不突出,原因在哪里?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外貌描写:是否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去写。
(2)语言描写: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
(3)动作描写:是否准确,能否展现出人物的动态情境。
三、小组交流修改作文。
四、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1.选取典型事例。
2.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来写。
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过程与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险的兴趣,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把探险的经过写具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包括关于热带雨林的知识、沙漠的知识、团队探险的知识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把探险的过程想象具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险欲望。
同学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探险的梦。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圆这个梦——进行一次模拟探险。
设计意图:
由学生心中的探险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习作的要求。
1.学生读第89页的习作要求,说说这次习作的要求。
2.学生汇报这次的习作要求。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
了解这次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三、想象探险的经历。(小组交流)
1.学生选择最愿意合作的伙伴,组成探险队。
(教师提示:在探险过程中,老师会参与其中的一队)
2.场景: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
3.装备:选择恰当的探险工具。
(1)探险,必须要带上一些必备的工具。请各个探险小队想一想,你们准备带哪些工具去呢?为什么带这些工具?
(2)每队确定自己认为最需要的三件工具。
预设:
第一件东西是烟幕弹。遇到野兽袭击时,迷惑它们以掩护自己逃跑。
第二件东西是指南针。因为在森林里,如果迷失了方向可以利用指南针来指引道路。
第三件是压缩食品。方便携带且可以充饥,而且能量足(师纠正:是热量足)。
4.再想象可能遇到的险情,并说明求生的方法。
我们准备带麻醉枪。遇到猛兽可以麻醉他们,使自己得以脱身。
5.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始探险之旅。
6.提示习作方法:记录探险片段——记录难忘时光——最难忘的一个片段。
友情提醒:
A.你的经历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吗?
B.探险队员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了吗?
C.你所带的探险工具都派上用场了吗?
设计意图: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冒险、探险、历险,无疑是其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种本能的精神诉求。这种无中生有的虚拟情境,无疑对满足学生强烈的冒险欲望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四、例文指导,巩固提升。
探险之旅
美丽的森林永远是那么的迷人,里面永远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怀着对大自然的憧憬和对丛林历险的向往,我们一家人决定到那美丽的森林去开始奇妙的探险之旅。
开始的几天,探险充满了欢乐,野外的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各种各样的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但是,到了第四天,因为所带的饮用水不够,所以我们只能去小溪边打水,因为丛林太大,我和妹妹在打水的途中迷路了。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糟糕的事情,不巧的是手机还没有信号。我焦急地对着周围的树大喊大叫,可是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回音。我开始想到一些在电影里出现的怪物和那些恐怖的画面。不过,很快,我提醒自己不要再胡思乱想了,那些根本不存在,我要坚强起来,我要镇定起来,找到大路。我开始仔细回想在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只要找到小溪,沿着溪水就可以找到大路。我现在要先确定方向。我把一根火柴大小的木棍立在地上,再把手表放在地面上,让表的短针与木棒重合,六点钟方向就是北方。走了一阵又一阵,一路上,我和妹妹走走停停,妹妹问我会不会再也见不到疼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了,我连忙安慰妹妹说我们很快就会找到大路的。虽然那样说,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有些害怕。森林空气潮湿,我们走了许久,天渐渐暗了下来。寒意袭来,我俩不得不生火取暖了,爸爸妈妈看见火光,也就发现了我们。
通过这次经历,我学会了在险境中要保持镇定,我战胜了自己,最终带着妹妹脱离了险境。
设计意图:
结合例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以达到巩固要点的目的。
五、动笔记录,描述探险之旅。
1.激发写作兴趣:虽然这次探险是虚拟的,但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经历对大家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如果我们将它记录下来,那么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将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记下探险过程中那难忘的场景吧。
2.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的探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优秀作文。
1.说说这次作文的习作要求。
2.教师读优秀作文,说说其优点,为什么会吸引人。
二、出示有问题的作文。
1.教师读作文,说说该如何修改。
2.教师指导:探险工具用得怎样?险境中如何求生?
三、小组修改作文。
四、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神奇的探险之旅
遇到的困境 探险工具的使用 求生的方法
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调查、课上交流,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及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
2.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播放长城图片),这是哪里?它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举世闻名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于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3.你知道我国的哪些地方是世界文化遗产?
例如:北京的长城、颐和园、故宫、天坛,甘肃的敦煌莫高窟、云南的丽江古城、重庆的大足石刻、苏州的古典园林、西藏的布达拉宫、山西的平遥古城等。
4.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二、了解习作目标。
1.学生读课本第页,说说这次的习作要求。
2.学生汇报:写一处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3.如何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简介呢?
(1)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记录资料来源。
(2)整理资料:分类整理,筛选资料。
(3)撰写: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还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
三、习作指导。
1.首先选一种自己熟悉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并搜集与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介绍。
2.在介绍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遗产的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对于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单地写,或者直接忽略。
3.要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还可以恰当地加入故事等激发读者的兴趣。
四、收集资料,分享收获。
1.课前,老师布置任务,让同学们去收集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里分享吧!
2.小组交流。
3.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全班交流。
五、范文引路,巩固写法。
长 城
长城是个奇迹,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土地上,长城全长约千米。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遮雾障,禽鸟齐鸣,溪流淙淙,好像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您往远处看,可以发现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望孔,下有射击口,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似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楼,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作烽,晚上的叫作燧。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它却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1.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如何写的?
开头和结尾赞美长城,说出了长城的历史价值。
2.中间部分写了八达岭长城的哪些方面?
中间部分写了八达岭长城的两旁的山上、墙体、墙上、垛口、敌楼、墙台、瞭望口、烽火台等。
六、习作构思。
第1自然段:简介遗产位于哪里?是什么?
第2自然段:抓住遗产有详有略地介绍其特点。
第3自然段:赞美遗产,解说它的历史价值。
七、学生作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优秀作品,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单介绍这次习作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读优秀的作品。
1.教师读读优秀作品,说说这篇习作是如何构思的,开头和结尾怎样,抓住哪些方面写的。
2.学生说这篇习作的优点。
三、教师出示比较差的习作。
1.教师出示较差的习作,说说习作存在的问题。
2.师生共同修改习作。
四、小组交流修改习作。
五、自己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1自然段:简介遗产位于哪里?是什么?
第2自然段:抓住遗产有详有略地介绍其特点。
第3自然段:赞美遗产,解说它的历史价值。
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仔细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所看、所想、所感具体、有序地表达出来。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说,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开拓学生的思路,拓展写作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不能贪图安逸的生活,要懂得积极进取。
2.让学生决心做个讲文明、有社会公德心的人。
教学重点
仔细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难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具体、有序地表达所看、所想、所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从不同角度:分析漫画,并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认识漫画。
1.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看图写话了,对看图作文并不陌生。可今天的看图作文却有点儿特殊——今天我们看的是漫画。
2.你看过漫画吗?说说你对漫画的认识。
3.漫画与其他图画有什么不同?
漫画与其他图画的区别:漫画的表现手法夸张,看了之后引人深思,让人有所启发。每一幅漫画都有自己要反映的主题和寓意。
4.教师总结: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是从生活中取材,然后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明确习作目标。
1.学生读教材,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
2.写清楚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3.写漫画要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漫画;思考漫画;撰写漫画内容,得到启示。
三、指导构思,完成初稿。
1.看来你对漫画非常感兴趣。其实,漫画是用线条、图形夸张地表现生活,作文是用文字描写生活,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现在,就让我们把漫画和文字结合起来,进行习作吧。
2.(小组交流)请你仔细观察书上的两幅漫画,看你是否明白画家的用意。独立观察三分钟,然后很快地说说漫画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3.学生汇报自己刚才观察到的画面的内容。
4.引导学生读写结合,领悟表达方法。
(1)观察第一幅漫画。
第一、观察图画。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那个人拿着水壶在干什么?
②戴着鸭舌帽和黑框子眼镜的人坐在树下干什么?
第二、大胆想象。
①春天来了,树长得怎样?那个人拿着水壶在想什么,怎么就来到了地里准备给小树浇水?
②坐在树下的那个人是怎么想的?他怎么会坐到树下?
③他们之间说了什么话?
④坐在树下的那个人走了,还是一直坐着?他明白了什么?
第三、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事情?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观察第二幅图。
第一、在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内容:
①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
②从人物衣着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③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图中四位男子怎么会在“母子上车处”等候上车?“假文盲”是什么含义?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用几句话概括图画的内容。
第二、展开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是把习作写具体的关键。根据《假文盲》这幅图画,我们可以这样想象:
①从漫画上人物的衣着看,这天的天气怎样?除了这些,你还会想到什么呢?
②四位男子怎么会在“母子上车处”等候上车?他们当时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③那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可能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四位男子又是如何回答她的?
④周围的旅客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可能会议论些什么?四位男子听到人们的议论会怎么想?怎么做?
⑤四位男子最后是在“母子上车处”上车的吗?他们或许是被车站的民警叔叔劝走的,或许是听到人们的议论不好意思走的,或许……
第三、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
针对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的不文明行为,你有何感想?当不少旅客纷纷指责这种不良行为时,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生活中有这样的假文盲吗?可以把这些看法和想法以议论的形式写下来。
四、作文的结构。
1.开头引入,简明扼要。(引)
开头引出要写的漫画。
2.仔细观察,描写画面。(描)
抓住漫画题目或者是抓住对话的内容,围绕图画要反映的重点问题,有选择地描写画面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非主要内容可以不写。
3.针对寓意,发表评论。(评)
每一幅画都有自己要反映的主题和寓意,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画这幅画,他的目的是什么。
就事论事,根据漫画反映的不良现象,进行根源分析,发表评论。
4.拓展延伸,联系实际。(联)
(1)联系自己的行为。
(2)联系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3)联系生活中相反的现象。
5.总结观点,点明中心。(总)
总结观点的同时,得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
五、范文。
1.出示范文。
假 文 盲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里,在一条大马路旁,立着一根铁杆,铁杆的顶端是一块牌子,上面清晰地写着五个字:母子上车处。顾名思义,就是专供带着小孩的妇女上车的地方。
但是在这一条宽阔的通道里,站着的并不是带小孩的妇女,而是四个衣冠楚楚、知识分子模样的男人。
站在第一个的是一个胖胖的男子,他一脸的悠闲,手伸进暖暖的口袋中。一定是哪个单位的领导!站在第二个的男子个子很高,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穿着皮袄,一看就是个有钱、有文化的人,他闭着眼睛,是不忍心看那对母子在寒风中就这么站着吧!
第三个男子戴着眼镜,看样子也是个知识分子,也说不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呢!知识分子的道德观应该比普通人强些,可他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那对母子在凛冽的寒风中站立着,却置之不理呢?
最后一个男子戴着口罩,他瞥了一眼那对母子,随即又看了看前方。他是名医生吧!医生的职责是什么?是治病救人!医生,应该是一个无私的人,眼看着别人的孩子病了,在寒风中哭闹,你怎么能不上前问问,或者是让一下呢?医生难道也不认得“母子上车处”这几个大字吗?
这是华君武先生的漫画《假文盲》中描绘的画面,这是一幅讽刺性极高的漫画。图中的四个男人西装革履,仪表堂堂,但是他们为了自己一时的方便,对显而易见的告示视若无睹,对一对真正需要方便的母子冷眼相对。他们不是文盲,也不是看不懂牌子上的字,但为什么他们却对告示置之不理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装文盲,为贪图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
其实,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假文盲”的现象比比皆是。公共汽车上,站着拄拐杖的老爷爷、老奶奶,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为他们让座。车上专门设有一排“孕妇专座”“老幼病残专座”,上面坐着的全是身体健全、年轻力壮的叔叔、阿姨们。在那“禁止践踏”的草坪上,大学生在散步;在那“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吸烟”的公共场合,人们高声喧闹、随地吐痰、吞云吐雾……这些人,不正是“假文盲”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吗?
这幅漫画告诉我们:光有知识是不够的,做人要有道德。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由此可见,德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不讲社会公德的人必将被社会唾弃!让我们携手共进,让“假文盲”永远消失,愿人人都是文明人!
2.范文中哪些写的是画面内容?哪些说的是作者想到的?哪些是作者的启示?
六、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独立构思,并完成习作初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改通,改顺。
教学重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难点
学会互相交流、点评、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优、差作文各三篇。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单介绍这次学生的习作情况。
二、讲评优秀作文。
1.抽取1—2名同学朗读优秀的作文。
2.其余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记录作文好在哪里。
3.教师引导评价的方法:(1)是否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2)是否能联系实际去发表自己的想法;(3)是否写出了自己的启示。
三、讲评比较差的作文。
1.说说差在哪里?
2.不足之处在哪儿?怎么改?
四、分小组互评各自的习作。
五、教师小结。
六、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漫画的启示
1.开头引入,简明扼要。(引)
2.仔细观察,描写画面。(描)
3.针对寓意,发表评论。(评)
4.拓展延伸,联系实际。(联)
5.总结观点,点明中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