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繁衍 >> 紫云自治县治理石漠之痛拥抱绿水青山亚鲁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立足山多地少,林地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有万亩,是耕地面积的3倍多,森林覆盖率达到68.63%,充分挖掘丰富的林地资源,着力在发展林下经济上做文章,采用复合经营使用林地方式,全面推动林下蜂、林下菌、林下鸡等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立体高效、生态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助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回归绿色找准脱贫攻坚坐标
生态环境,曾是紫云的伤痛。地处麻山腹地、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贵州省内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区域贫困的典型。
生态脆弱是石漠化地区的主要标志,也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打郎村党支部书记杨光明认为,紫云自治县宗地镇打郎村地处麻山腹地,地势复杂,山多地少,土地十分贫瘠,自然资源匮乏,有山无水,交通不便,零产业、缺乏资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等多种原因,因此,打郎村成为一个经济落后的深度贫困村。
“十多年前,交通不便且经济发展滞后,麻山地区的居民只能向生态伸手,上山砍柴烧火煮饭、取暖,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本来就很脆弱,如此乱砍滥伐以至于我们周边的山,都被砍成光秃秃的模样,不见一点绿色。”杨光明回忆起多年以前居民们的贫困生活和糟糕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一方面,许许多多的居民开始外出务工,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了,乱砍滥伐现象已经不再,另一方面,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取暖、做饭方式有了改善,清洁能源代替了柴火,生态得以休养生息;与此同时,自紫云开始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土壤薄弱的山地种上了植被,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打郎村一直在积极寻找适合当地的脱贫产业项目,杨光明认为出路得靠种植和养殖,只有依托山区、林地有利资源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才有机会顺利脱贫摘帽。全村种植核桃和板栗亩;依托恢复后良好的生态,打郎村发展起了“中华蜂”养殖箱、生态鸡养殖羽,另外还发展“地方产品”宗地花猪养殖户户余头,养牛头、黑山羊只、合作社大棚集中养殖肉鸡00羽,通过产业发展已经全面摆脱空壳村的局面,现有村集体资金9.75万元。
0亩蓝莓绿了生态,壮了产业
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范之一。“曾经蓝莓园所在的这一片区域是成片山地,随着大部分人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劳动力逐渐减少,这些地方因交通不便、地理位置较远、土壤不够肥沃收成少等原因,许许多多村民渐渐丢了荒。”硐口村副主任王建介绍,那么多的土地丢荒搁置不用太可惜了,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一方面坡地不管理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
如何既要生态又要经济?
转机出现在年,在紫云自治县委、县政府和贵州百灵的共同筹划下,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开始了建设,荒山变果园,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分三期实施。“目前已经种植0多亩,进入丰产期的有多亩,年产蓝莓水果多吨,产值达0多万元以上,利益联结户贫困户。”板当镇硐口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于洪浪说。
林上是精品水果,林下套种中草药。套种中药材属于典型的林下经济,既创造了绿色,又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和经济产值,是一条既有好生态又有好“钱景”的生态发展路子。
小产业,带动大,通过精品水果蓝莓的种植,解决了附近农户的就业问题。通过种植蓝莓,带动硐口村、翠河村等附近5个村村民余人进行务工。
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打郎村仅仅是整个紫云石漠化地区既要发展又要生态的一个缩影。
如今,生态环境,是紫云的名片。农业观光园、板当蓝莓园、坝羊生态茶园、国内罕见的“盲谷”原始森林、原生态苗寨、浪风关林场林下经济示范区……紫云拥有68.63%森林覆盖率,置身紫云满目的绿浪,广阔的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孕育着巨大的绿色财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回归绿色,拥抱生态,依托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才是紫云奋力脱贫攻坚的新坐标和方向。
拥抱绿色让翠绿青山变金山
近年来,紫云以绿色经济发展为导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合理利用林上、林中、林下空间,让林地产生复合效益,确立发展林下菌、林下鸡、林下蜂等“短平快”主导产业,同步推进中药材、精品水果和其它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林下产业,致力于把翠绿青山变金山,助推紫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紫云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农户正在搬运、分拣菌种,准备种植
走进紫云自治县浪风关林场,道路两旁林木郁郁葱葱,在树木的荫庇下,一枚枚幼小的食用菌从土里冒出了头,淡淡的菌香弥漫山野,自然、生态跃然眼前。
曾经的浪风关国有林场,以靠卖木材为主,盈利模式单一,收入少,一度给人寂静凄凉的印象。年7月,紫云自治县发挥浪风关林场2.3万亩森林资源优势,盘活林下空间资源,着力打造林下经济样板,引进深圳优纤贝集团,紫云自治县平台公司——紫云鸿顺林业生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其进行合作,优纤贝集团负责技术、管理、市场销售,采取“龙头企业+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国有浪风关林场提供资源组织实施,村级合作社具体负责协调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产业到户、资金入股分红、投工投劳、参与管理等方式实现利益联结,探索“场村联动”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向林地要经济、向生态要发展,青山变金山。紫云结合丰富的森林资源因地制宜,提出“三提升两壮大”的产业发展思路,壮大林下经济,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山地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让翠绿青山变金山。如今,森林覆盖率达68.63%的紫云,正持续推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菌棒栽培、林间蛋鸡、中蜂养殖等项目持续发展,一层层大球盖菇菌棒梯田整齐排列,蓝顶白墙的鸡舍点缀林间,形成一道靓丽的林下经济产业风景线;坡上有油茶、林中有药材、林间养蜂忙、林下菌菇香、林内蛋鸡跃的格局正逐渐形成。
紫云自治县新民村发展起了生态蛋鸡养殖
“以林场为龙头带动,联结村级合作社,利益联结贫困户,带动易地扶贫搬迁户务工,我们探索出一条‘场村联动、示范带动’的林下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新路。”紫云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负责人王从军说。
去年,省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做足林下经济文章,走出一条运用‘八要素’发展林下经济的新路,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为金山银山”的要求,指导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力争推动我省林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年11月29日,省林业局在紫云自治县召开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为紫云林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紫云生态底子好,很长一段时间里,群众却只能守着‘富饶的贫穷’犯难。”紫云自治县林业局局长金家顺认为,只有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盘活森林资源,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才能实现生态和发展的双赢目标。
找准产业方向后,紫云自治县明确以浪风关国有林场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县13个乡镇(街道)发展林下经济,规划发展林下菌0亩、林下鸡万羽、林下蜂3万群。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不断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联结和农户积极参与,壮大林下经济规模。
显然,林下经济,已成为紫云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劲支撑。
目前,紫云自治县已完成林下中蜂养殖2.5万群,林下食用菌种植亩,林下生态鸡万羽,已建林下鸡、林下蜂、林下菌示范基地各1个。林下产业产值达6.5亿元,覆盖联结贫困户1户5万余人,户均增收0余元;贫困人口从年底的人减少到年底的人,贫困发生率从11.49%下降到3.58%,真正实现让翠绿青山变金山的美好愿景。
爱惜绿色让生态更宜居
紫云许许多多村落,大都坐落于山坳之上的苍翠青山之间,有小块的土地,俨然的屋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简直是一幅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蓝天白云,翠绿的青山,生态日益向好,宽阔的通村路穿梭于麻山之间,将紫云村与村之间连接起来,打造出生态宜居的紫云
在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关新村,棕榈树遍布山坳和山间,长势喜人,成为这里治理石漠化和脱贫攻坚的新产业。
关新村地处麻山腹地,石漠化严重,山高坡陡,土地破碎,群众只能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致富一直是广大群众憧憬的梦想。然而,想发展,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更没有市场。
“种植棕榈可以说既是治理石漠化的绿色产业,又是带领村民致富的扶贫好产业。”关新村驻村第一书记贺志飞说。
石漠化治理,棕榈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天金融集团的倾力帮扶。年,中天金融集团在安顺启动“金融助力同步小康,产业扶贫乡村振兴”计划,出资0万元发展棕榈产业,并引来南方棕榈集团,成立黔棕农旅文投公司,负责棕树种植、收购、加工、销售。
在关新村歇气坳组,58亩棕榈蓬勃生长,贺志飞指着一株株棕榈树,激动地说:“有了棕榈树,群众致富有保障,他们不仅获得土地流转金,栽种时还可务工,每天务工费元,另外,种植在农户土地上的棕榈收获后,收益归农户所有。”
村民梁应坤笑哈哈地说:“我家4亩土地全部流转了,棕榈树已经种下去一年多啦,现在长势挺好,特别期待有一个好收成!”
棕榈树树龄长达30多年,既是治理石漠化的绿色产业,更是扶贫好产业。贺志飞给梁应坤算了一笔账:“4亩土地流转费共1元,每亩棕榈树每年收益有元,4亩共计元,另外每年的村合作分红元,在尚未参与务工的情况下,每年保守收益能有12元。”
算细账,梁应坤听得兴奋,他说:“以前种4亩玉米,一亩顶多卖七八百块钱。种了棕榈树,不仅耐活,只要树苗种下去,有专人管护,参与政府扶贫项目还有收益保障,期间还可以打零工补贴家用,收入比以前高,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关新村只是紫云通过棕榈树种植治理石漠化和发展脱贫产业的缩影,在紫云自治县的五峰街道、火花镇、大营镇等多地,都有棕榈树的影子,中天金融集团开展的棕榈树产业扶贫在紫云自治县种植面积达亩,种植80.2万株,仅8年期大苗就有5万株,启动采收后,当期产值可达万元,3年内可带动0户农户增收致富。
眼下,“以小康为目标、以组织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以金融为杠杆、以政策为配套、以保险为兜底”的党建引领开发式产业扶贫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棕榈树脱贫产业将成为紫云地区石漠化荒山治理的“生态屏障”、农旅融合的“景观长廊”、长期稳定的“绿色银行”。
在紫云有许多山坳上的村落,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幅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徐徐展开
近几年间,紫云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多种途径治理石漠化,恢复绿色生态林地近万亩,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石漠化的山坡逐渐显绿,荒凉石山变成了青山,生态越来越宜居,既有了绿色,又有了经济,村民生活环境越来越美丽,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富足。
紫云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了农村产业革命,做活了生态产业文章;让生态环境永远成为老百姓为之骄傲的“幸福不动产”,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老百姓用之不竭的“绿色提款机”,最终实现生态宜居人民富有。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