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

肯迈尔斯才是60年代车手的荣光聊聊电影

发布时间:2023/1/8 14:06:09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50.html

在前不久在家“躲疫情”期间我看了一部讲述上世纪60年代赛车运动的电影:《极速车王》。这部电影的题材可以说比其他赛车类电影挖得更深,更走心。时长两个半小时,导演几乎完美地重现了20世纪60年代赛道上那些稍显原始但又让人肾上腺飙升的赛车画面,将赛车运动紧张刺激展现淋漓尽致,一举拿下今年奥斯卡最佳剪辑和最佳音效剪辑两项大奖。看完整部电影再结合那个年代的历史,与其说电影原名FordVSFerrari,更应该被叫做KenVSFord。电影讲述在著名的勒芒(LeMans)24小时耐力赛上,福特硬杠赛场霸主法拉利的传奇大PK,那么福特这个老牌美国汽车制造厂为何要与在赛场上驰骋的法拉利较劲呢?今天我就来聊聊福特汽车在这背后的故事。

一、一场“策划”后迈凯伦获得冠军,福特勒芒打败法拉利名利双收

勒芒赛道线路图

在影片中客观地呈现了年那场引发轰动的赛车政策丑闻。正如影片中所演,临近比赛结束驾驶福特GT号车的肯·迈尔斯领先布鲁斯·迈凯伦的2号车4分钟,而此时法拉利车队的赛车都因故障等各种问题无奈退赛,场上福特车队三台车按理说是分别包揽了前三名,福特车队夺冠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肯·迈尔斯在响应福特车队老板最后三车同时压线的政策性要求后,完赛却被赛事组委会因为他起点靠前,而剥夺了他并列第一名的名次,将冠军颁给了迈凯伦,对,就是如今迈凯伦品牌创始人。

要知道当时他勉强同意同时冲线的条件是“承诺”比赛中可以认定并列第一,谁知冲线之后就因为“8米之差”被裁定为第二。也正是官方这个临时性的广告宣传行为,让肯痛失大满贯。最终,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福特以包揽领奖台的结果成功兑现在欧洲赛场击败法拉利的诺言。

二、二战时福特的辉煌荣誉塑造了强大工业生产力

福特和法拉利的复仇之战虽然留名史册,但为什么福特就非要到欧洲这片土地和法拉利揪着不放呢?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二战说起。二战时期,亨利·福特在美国密歇根州建立了柳溪飞机制造厂,得益于早年间福特T型车流水线制造经验,柳溪飞机工厂使用一英里长的装配线生产B-24解放者轰炸机。该工厂于年5月生产了第一架轰炸机,每月制造数百架飞机,工厂以创纪录的速度生产:每小时一架飞机。对于工厂和员工的高效管理经验,以及生产制造环节的高效生产力,都促使战后福特汽车发展。

战后,福特先生的孙子(福特二世)被委以重任,接过管理福特汽车的担子。他选贤举能,广招人才,几年的努力后再次将公司发展推向高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美军后代们长大成人拿到驾照,他们对汽车渴望速度、魅力与个性,福特当时的产品显然在速度性能方面不足以吸引年轻人。而上世纪60年代却正值福特汽车在美国发展最辉煌的时期,与此同时,不再满足于美国市场的福特汽车打算开拓欧洲高端汽车市场,无论如何都需要进行企业形象的改变。这时出现一个摆在福特汽车面前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何提升知名度?纵使你在美国家喻户晓,可进入欧洲消费市场大家除了买法拉利、保时捷、奔驰这类豪门之外凭什么认可你一个“外来仔”。因此参加赛车比赛是获得名声最好也是最快的办法,看到欧洲汽车厂家都忙着参加勒芒耐力赛,福特汽车决定也去勒芒试试,可以说“胜利”二字深深触动着福特二世的内心。然而福特并没有适合参加勒芒赛事的车型,巧的是,就在那时法拉利濒临破产了,财大气粗的福特二世决定收购法拉利。

三、为赌一口气,福特二世下令拿钱砸也要勒芒夺冠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福特收购法拉利的过程却颇戏剧性,这也为后来福特GT40的诞生埋下伏笔。这位心里想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福特二世为了表达自己诚意,还特意飞了一趟意大利和恩佐·法拉利老先生进行了会面。收购价格万美金,似乎也符合法拉利老先生的心理价位,这样一来公司不会破产,又可以继续赛车事业了。起初的谈判可以说顺风顺水,然而在签约前,也或许是福特二世的年轻气盛,合同里写有一项条款:“法拉利竞赛部门给福特竞赛部门提供引擎,并在Indi的赛场上放弃参赛”从而让福特垄断赛场,还剥夺恩佐·法拉利对赛车部门的管理权。

这项条款让恩佐·法拉利老先生压不住自己的怒火了,他自创办法拉利品牌后便一直征战于赛车场,也将自己的精力和财力全部投入赛车事业中,你竟然不让我参加比赛,那收购法拉利你想都不要想,没门!收购合同上,恩佐·法拉利著名的紫色墨水笔写下了愤怒!这一行字的意思是“不可接受”,并破口大骂了没到签约现场的亨利·福特二世,几乎是把福特汽车到福特二世全部骂一遍。

LolaMK6

福特二世的傲气让他听闻后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在勒芒赛场上击倒法拉利!。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件事看作是高度汽车制造现代化美利坚霸主对这个沉浸在赛车事业且产量极低的“小厂子”的轻视。为了一举成名,亨利·福特二世可谓是不惜重金,造出一台胜利战车:以LolaMK6GT为基础打造的初代GT40初具规模。GT代表着GroudTouring;40代表着车身高度40英尺,也就一米高。初代车型底盘由Lola提供,动力搭载福特汽车制造的4.2LV8引擎。就这样一台“组装”完成的代号为GT/初代GT40亮相并随之投入比赛。

至于结果,我想不用猜你也知道,整车零件耐久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接二连三的失败。随后福特二世选择将车型开发重任交给了谢尔比,谢尔比又邀请来了自己的好朋友肯·迈尔斯,就这样两个人组成了搭档,在谢尔比汽车工厂内部开始了GT40的研发和改进工作。

具体的车辆优化调校工作交由肯完成,不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便开启了疯狂的90天速成计划。肯一遍一遍地亲自驾驶赛车采用毛线这种原始又有效的方式进行空气动力学改进,最终将GT40升级至MKII版本,车尾两根外露的排气管成了最显著的标志。动力方面采用7.0LV8发动机,匹配4速变速箱,底盘也较上代车型有所升级。年勒芒赛场上,拥有强悍动力但没有足够时间调教的GT40在高速行驶时极其不稳定,先后三台福特赛车因故障退赛,法拉利再一次获胜。

起初法拉利P3领先福特GT40

败了两届后,亨利·福特二世斥巨资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这一次将GT40项目的研发决定大权全部交到谢尔比手上,跨过管理高层直接向亨利·福特二世汇报。于是,在年的勒芒赛场上,出征的13辆GT40有3辆包揽了前三名,一举轰动了全世界,随后一直到年连续四夺冠!

当然,这边法拉利也没闲着,在年推出搭载4.0LV12引擎的“复仇战车”P4。这台V12发动机经过缸体优化,重量仅仅30Kg,最大功率Kw/rpm,极速达到km/h。整车经过轻量化设计,净重Kg。

年初,法拉利在福特的主场——戴通纳耐力赛上,以三台P4赛车成队列式的方式通过终点线,包揽了前三名,同时回敬了福特。但年6月的勒芒24小时大赛中冠军依旧被福特摘夺。复仇失败的法拉利,又遇上年勒芒修改赛例,导致法拉利选择退出勒芒赛场专注F1赛事。最终,福特与法拉利这段相爱相杀的世纪大战便载入史册。

四、不该被遗忘,肯迈尔斯对赛车的敬畏与执爱更应被尊重

虽然年的夏天福特在勒芒夺冠,并且是三车同时冲过终点线。然而上天似乎跟肯开了个玩笑,他并没有理所应当成为冠军,这背后的原因在这里我也不想过多阐述。但如果肯·迈尔斯夺冠,他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同一年夺得戴通纳24小时、赛百灵12小时以及勒芒24小时三大著名耐力赛事的大满贯车手。肯·迈尔斯是谢尔比手下的车手,也是GT40的首席机械师,更是出众的赛车手。GT40的赛车是由肯一步步测试调校完成的,他对整个GT40项目的成功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当年大战法拉利时他已经46岁了。他负起对家庭的责任、对好友的体谅,而在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光荣时刻体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能屈能伸,又何尝不是一种冠军精神呢?虽然肯迈尔斯的冠军被“抢”走了,但真正了解比赛的人,都能看懂真正的冠军是肯迈尔斯。

在勒芒战胜法拉利赛后两个月,年8月测试GT40极限性能途中,在高速下坡路面出现故障,车辆翻转坠毁起火爆炸,肯·迈尔斯丧生。这辆试验车后来被发展为GT40MKIV,为福特赢得了年的勒芒冠军。

五、福特欲用新V6引擎助GT重回勒芒赛事

50年过去了,福特GT又重新回到了世人眼前。福特决定复活当年的传奇车型GT,这段当年美国汽车在欧洲赛车辉煌历史的见证者,如今又重返勒芒赛场,寓意再一次为征服而来。

随后第二代福特GT问世,在美国8缸盛行的沃土,动力单元却采用体积更小,动力更强的3.5L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配上7速自动,百公里加速仅需2.8秒,最高车速公里/小时,净重公斤,比上一代轻了公斤,不管是加速性能还是最高车速,都优于上一代车型。为了印证这台发动机的性能,从年起,开始使用3.5LV6Ecoboost发动机征战北美赛场,以马力的调教在Daytona赛场上创造了英里/时的极速记录,夺得了Daytona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

有了前面的赛事积累,印证了车辆的可靠性。年,福特宣布用这台全新GT赛车出战勒芒赛场,唯一不变的是老对手,还是那个曾经厮杀过的法拉利。在GTE组别中,福特美国厂队的68号与69号赛车分别夺下GTEPro组别的冠军与季军。

结尾:

肯·迈尔斯就是这么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传奇车手,因为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了解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那场比赛,了解到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位与转暗自“较劲”的传奇车手,更向我们展示了车手应有的精神和素质。而福特也是平民的福特,几乎每一款性能车都能找到背后民用车的身影。就像电影里所展示的那样,突破困难勇夺胜利的精彩故事更是福特汽车值得铭记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8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