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

劝酒能有多丧心病狂河南鱼头酒,山东人

发布时间:2023/5/5 14:29:07   
白癜风 https://m-mip.39.net/m/mipso_8743253.html

毫无疑问,中国是最讲究酒文化的国家,这一点从各地的代表名酒上就能看出来。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喝高?全国各地为了劝酒那可真是各显神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人们为了劝酒能有多“丧心病狂”。

请客吃饭一定要有鱼,所谓无鱼不成宴,无鱼不成席。河南地区有一道名菜鲤鱼焙面,几乎成为河南的代表菜品。外地游客到河南必须要品尝一下 河大鲤鱼的滋味,同时也会感受到当地的“鱼头酒”文化。两者同样让人难忘,前者是因为美味,后者则是因为实在难以忘怀。

鱼头酒是河南地区劝酒文化的代表,讲究“头三尾四,脊五肚六”,也就是正对着鱼头的人喝三杯,对着尾巴的人喝四杯,脊背和肚子分别对应五杯和六杯。为什么会有鱼头酒这种说法呢?主要是为了尽快打破尴尬,让大家彼此熟络,让气氛热闹起来。有时同一桌的客人彼此互不认识,如果没有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游戏规则气氛就会很沉闷,主人会感觉招待不周。

如果只是三五杯酒也就罢了,但问题在于能约定三五杯自然就能加码,头三尾四之后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敬酒和陪酒规矩,初来乍到的朋友很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就下去一斤酒了。敬酒原本是对客人表示欢迎,但河南同胞热情豪爽,这种热情有时会吓住外地朋友,一上来就是一斤白酒,恐怕是以能喝酒出名的山东汉子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酒量吧。

山东人有多喜欢喝酒?小编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年小编在青岛工作,住在崂山区朱家洼附近,在一家板面店亲眼见证了山东群众对喝酒的痴迷。冬天下班来一碗板面是 的选择,但就在吃饭的过程中又来了两个同事,他们要了两碗面,然后拿出了自己带的酒。我记得是一种 色的瓶子,瓶子还挺高,最少有一斤。因为穿着工服,他们便邀请我一起喝点,小编连连摆手。但对方已经开始倒酒了,是那种大号的塑料杯,而且颇有要倒满的意思。在我的阻止下 只倒了半杯,我站起来一饮而尽赶紧告辞,但还是被对方嘲笑了:什么量啊,你这。

山东酒桌上的规矩一般人还真搞不懂,就一个主客位置就足够让外地朋友一脸懵X,怎么会这么复杂?而且论起劝酒的套路,山东同胞 有一手,一套套小词都不带重样,感觉自己不喝都对不起人们群众。

左边这位大胡子是劝酒好手,而且深得其中精髓,不能硬劝,你得会说。中间是被劝酒的这位,很明显有点下不去了,需要喝点茶缓一缓。大胡子看似一直在劝却不硬来,而是一直调节气氛,说话贼幽默,宾主尽欢。

这小词能溜到什么程度?孔子都搬出来了,而且说话这哥们还特别认真,特别搞笑。中间这位这会儿也忘了自己面前还有一满杯白酒呢,先开心笑完再说。

劝酒时一般对方也就基本到量了,如何能让对方超越自己的酒量呢?一定要充分照顾对方的情绪,不能驳对方的面子,否则就很难看。能在酒桌上充当劝酒角色的一般都是人精,人情世故门儿清。

“公司以后还怎么混”?这是一个大问题,就算不为自己也得为公司着想吧?

大胡子主动提一杯以示诚意,自己先打个样儿。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两边都敬酒,中间这哥们被“架”住了,这下不喝都不行了。值得一提的是,从大胡子开始劝酒到出现这一幕,中间最少过去了有10分钟,中间这位基本也缓过来了,时间掐得刚刚好,比打仗还 。

没办法,中间这位哥们只能一口闷,来个痛快的。

同时山东青岛地区的啤酒文化 是 ,各种袋装的散啤非常友好,想喝多少就来多少,遍地的啤酒屋更是为喝酒的人提供了一个好去处。青岛的啤酒屋一般都有下酒小菜,顾客也可以自带食材由老板加工,保证新鲜。老城区居民楼下的啤酒屋最有感觉,没人管,想喝多少喝多少,自由又惬意。

喝酒吃肉,骑马射箭,内蒙同胞怎么劝酒呢?除了“百灵鸟”之外还有“记人名”,最恐怖的是“下马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稿子。需要提醒各位,千万不要小看女同胞,敢上酒桌的女同胞都不好惹,不说千杯不醉吧,最起码一斤白酒面不改色心不跳,啥事儿没有。

“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苗族同胞的劝酒歌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少数民族同胞普遍比较热情,又能歌善舞,身着盛装的姑娘们唱着歌就让客人把酒喝了,气氛欢快愉悦,令人难忘。上图的劝酒方式名为高山流水,白酒和啤酒都可以。

面对这些盛装劝酒的苗族姑娘,你怕了吗?大家都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劝酒套路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5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