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形状 >> 如果给你100万,你会存生茶还是熟茶生熟
11月6日晚,茶叶进化论迎来了第4期熟茶沙龙,本次沙龙的主题为:生茶和熟茶的存茶乐趣。
普洱茶以越陈越香的特异性在诸多茶类中脱颖而出,存茶也成了普洱茶客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生茶和熟茶的存茶乐趣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老茶人要说「存生茶,喝熟茶,品老茶」?熟茶的存放优势在哪?为什么老熟茶没有老生茶卖的贵?
带着这些问题,茶友们分享了许多自己的存茶故事。
1
个人存茶经历分享
李扬:我们今天的话题重点在「乐趣」上,存生茶和存熟茶乐趣不一样。邓时海书里面提出「存生茶、喝熟茶、品老茶」,这句话影响了很多人,甚至有很多过度解读,比如认为熟茶好像是不适合存的,等等。
这些概念值得重新咀嚼一下,包括关于存茶的意义,存茶的概念。至于存茶的技术我觉得今天就不要讨论了,之前讨论的已经非常多了,如果有兴趣我们另外花时间去讲,今天重点在乐趣上。
先说一下我个人的存茶经历。
我是学茶的,所以做这个生意非常早,大概从、年就开始。当时存生茶较多,存了各种各样厂家的,比如老同志、澜沧古茶、王霞,还有一些小厂。到了、年的时候存了一些冰岛和景迈,后面自己开始上茶山,自己做了一些景迈,主要就存这些。
到年左右,我把以前的库存都清掉了。那段时间我的制茶思路逐渐成熟,不符合我思路的茶就折价转手,不管冰岛也好,昔归也好。然后就开始大量存我自己做的茶,后面重点就放在熟茶上,存的熟茶也相对较多。
我存茶的感觉是什么?比如大家即将喝到的文山顶,同样18年的生茶和18年的熟茶存下来,熟茶存储过程当中的变化,比生茶明显,而且明显的多得多,完全不是那种一个速度的变化,是一个走路跟跑步的区别。
茶学专业,制茶工程师,入行15年。
存茶思路有转变,以前存厂家茶,生茶居多,后开始注重制作工艺和陈放潜力,多存熟茶。
李伟:
我个人的存茶经历也不长,年2月份才入的行。一般我个人的存茶都是在我们公司总部。一开始入行时,对好茶没有概念,别人说古树、单株好,会跟着存一点。
现在我的存茶理念是生茶3年左右,3年开始品,5年开始喝。因为我们公司主要做曼松,所以对熟茶了解不多。所谓圈内的我们说各种仓储的理念,因为我也就4年的经验,所以它未来能出什么样的品质,只能是时间来验证。
个人认为毛料就没有压饼或者压砖的好。我有一批毛料放在紫陶罐里放了三年多,感觉口感比较杂,没有那种压了饼的有那种饱满度。
我主要是存公司的产品,开始尝试新老对比,也想知道这个茶存了5年、10年、20年以后大概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是一个主导目的。
茶行业从业者,入行三年。
存生茶较多,3年开始品,5年开始喝。饼和砖更易存放。尝试感知茶叶的仓储变化。
娜娜:
我是一个圈外人,喝茶时间也不长。对存茶的要求完全是靠身体去感受,遇到喜欢的、好喝的就买一点存着。比如说像今年鼠年这种生肖饼等等比较有意义的就会去选择。存茶的话还是存生茶多,因为市场一般的熟茶很难入口。茶必须得干净,入喉必须得滑下去,特别是新的熟茶,这是我的一个标准。
香道师。
要存自己喜欢的,觉得好喝的。存生茶较多。
白灵:
我的 次存茶是存了一吨熟茶,当时是贷款来存的,想给自己一些压力,把自己的潜力逼一下。贷款存茶许多人应该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但我当时可能也是因为跟李扬老师学茶有些自信,所以才去做这个事情。
这一批茶出了以后,我就开始越来越有信心,存茶观念也有所改变,开始存一些我们自己核心茶园的茶。生熟茶都存,我要为我三五年以后开店做准备。以后我开入界普洱的体验店的时候,那么长年份的茶可能就只有我有,会有一点点优越感。
我现在只要是资金充足,每年每一批次我都会有计划的存一些。自己从年以后基本上天天喝熟茶,生茶喝的少,我是一个减肥成功的人,从80公斤到现在的56公斤,我觉得熟茶帮了我很大的忙,所以我是熟茶的一个积极拥护者。
茶学专业,入行10年。
生熟茶都存,且享受存茶带来的乐趣。 的乐趣在于感知茶的变化,拥有知行合一的信心。
中琦:
百灵她存茶的乐趣在哪?比如说她在卖这个茶,她真的觉得特别好,当她自己也在存的时候她的信心会更强。会有更多角色带入感。我可以总结一下她的存茶乐趣
重乐趣是垄断,第二重乐趣是知行合一的那种信心,第三重乐趣是每一次她的茶有变化的时候,又可以更好的卖了。但她并不是都是为了卖,她相信茶可以存,知行合一,对于她卖茶这个事有增进作用,是一个正循环。
如果她说这个茶好可以存,但她自己不怎么存,中间就会有一些矛盾,白灵的这个过程其实使她整个人的行为更完整,当她说的和做的是合一的时候,人就会更开心。
白灵:
还有一个乐趣是在于哪里?我们有一款茶我是特别喜欢的,可能公司都没有我的多,我喝完一块又开另外一块,当我看另外一块的时候就发现了喉韵变深、茶汤变厚,是真实的反馈到我,存茶 是有意义的。
存茶小环境更稳定的是砖,然后是饼,然后才是沱,三个不同形态对比了以后确实如此。
张楠:
07年我就开始存普洱茶,也在普洱茶的企业工作过。那个时候对熟茶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感觉茶汤冲出来就跟酱油汤似的。
我当时公司有三个系列的熟茶,大众级的、中档的,还有一个高端的,那时候我对熟茶的理解就是原料等级更高一点就更好,熟茶其实也比较不出来,也没有分清楚这种概念。
当时在外面喝茶大多好像喝的是生茶,在我的概念当中存茶好像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