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习性 >> 开启瘦身美的集团回应裁员有序收缩非核心
这段时间,裁员的消息满天飞,动辄几千,多则上万。
从互联网到房地产,从“大厂”到“小作坊”,裁员的阴影笼罩在很多人头上。今天还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打工人,明天可能就被叫去一间会议室,进行从公司“毕业”的谈话。
美的集团回应裁员
5月19日,据财联社报道,美的集团在脉脉平台回应裁员传闻,称今年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多措并举,进一步夯实增长潜力,提高经营业绩。
其实这一说法也有迹可循,就在不久前美的集团曾对部分非核心业务发布“关停并转”要求通知,由集团CFO钟铮牵头负责推动相关业务进行调整。
今年5月初,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在交流会上预测:“未来三年行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确定性’,要‘稳’字当头”。
在这种预判下,方洪波坦言,美的集团要做出应变,具体策略就是变革toC业务,重点转型toB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在今年春节前,会对toC非核心品类、toB非核心业务进行战略收缩。
然而,这并不是美的集团第一次进行“瘦身”。早在年,方洪波接过帅印后,就着手实施了一系列精简业务的减员瘦身举措,提出“回归专业,精简产品线”,剥离非核心业务。彼时美的集团的扩张过快,底层逻辑不清、根基不牢,无序的多元化扩张导致业务臃肿、组织“虚胖”。
而在年的转型“业务瘦身”后,美的集团也顺利实现了整体上市,并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实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成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美的集团年营收规模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33亿元,同比增长20.06%,在家电三巨头中遥遥领先。
如此亮眼的成绩单,美的集团还要进行大“瘦身”,让不免让投资者产生疑惑。
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下降
但事实上,经历数年大幅扩张的美的面临收缩的压力其实之前已有迹可循。
回看美的集团业绩,年净利为.11亿元,增速为19.68%;年净利为.22亿元,增速为12.44%;到了年,净利仅同比增长4.96%至.74亿元,增速连年放缓,创近三年新低。
对比另一家电巨头格力电器来看,年美的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为.74亿元,同期格力电器的为.64亿元。美的集团虽领先格力55亿元,但在增速上格力电器的净利率要高于美的——年,格力电器的销售净利率为12.15%,美的集团为8.50%,格力电器优势明显。
此外,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器营业成本已连续两年增长,且毛利率持续下滑。数据显示,截至年末,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器营业成本分别增长19.85%、16.85%;毛利率分别下滑1.85%、0.66%。
在年财报中,美的集团提到盈利端“面对上游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数据指出,在美的集团的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达84.47%,总额高达亿元,同比增长21.20%。
事实也的确如此,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尽管去年四季度出现了一定的回调,但今年由于地缘政治的不断恶化,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又开始疯涨,镍、铝等价格更是创下多年以来的新高。
再叠加缺芯危机、供电紧张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客观因素,市场竞争与成本压力逐级传导至整个供应链条,作为头部玩家的美的同样备受其扰。而家电原材料的短期境况难言乐观,对于美的来说,年,依旧要面临原材料成本继续上升的风险。
回购策略不再百试百灵
二级市场上,自年初股价突破百元达到历史高点后,美的股价一直萎靡不振,至今,美的集团的股价已较高点腰斩。
面对客观现状,美的集团不是没有想过办法。近年来,美的集团频频提出回购方案。仅年美的集团便推出两次回购方案,两次分别回购86.64亿元和50亿元。
今年3月,美的又启动了新一轮回购——根据其5月6日发布的公告信息,截至4月底,美的集团通过回购专用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了.2万股,占其总股本的0.%。其中,3月美的回购了.4万股,4月回购了94.7万股。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大手笔回购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公司股价等。但目前来看,回购策略已经不再奏效,美的股价并没有因此获得拉升。
与此同时,无论是投资基金还是中小投资者,都在加速与美的的切割。数据显示,截至年3月31日,只有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持有美的集团,较上季度减少97只;持股市值.06亿元,比上季度末减少38.50亿元,环比减少15.31%。
不过,在近期召开的美的集团年度线上业绩说明会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方洪波又对“寒冬”作了进一步解释,他表示,“美的历经多次经济周期波动,“春江水暖鸭先知”,公司的运行机制使管理层对未来有很多预判,并且很快就能做出相应调整和应对。”
但美的能否实质意义上的破局,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证券之星资讯〗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