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到晚年,谁对自己最重要?不是老伴,也不是孩子。最重要的那个人,是自己。别觉得这话自私,要知道,聪明的人,往往懂得自爱然后爱人。这份“自爱”,源于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不过分期盼“依靠”,懂得自己打发日子,能有把自己过好的能力。而这份“自爱”是不少老人缺失的,他们把爱全给了儿女,常常忘了要替自己想一想。又因为对儿女付出得太多,而抱有很高的回报期待,最后形成心理落差,日子过得郁郁。哲学家康德说:“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老人的生活不应是黯淡的,也不应该一心探求子女“完全的孝顺”又或是老伴的“全心的照顾”,他要留有一份心力自爱,也懂得探索晚年生活的乐趣,找到自我的独立的精神依靠。人老了,懂得“自爱”,多给自己留退路,到了晚年就能多一分从容自在。别总想着依靠他人,活出独立的人生有人说,独立是夜幕中的一丝微光,虽然很淡,但也能冲破黑暗。人一辈子,长路漫漫,最终要靠得,还是自己。依靠自己的前提就是独立。独立是一种心态。有独立思维的老人胸襟更为广阔,对子女的期待少,不会因为儿女的态度患得患失,也不会因为子女忙忙碌碌抽不出空来时心里戚戚。独立是一种行动。我们要想日子过得舒服顺畅,还是得独立。这说的是不要总想着自己是弱势的一方,要儿女们捧着帮着,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去做,自己能走的路就自己去走。人,但凡能走能动,都不能失去独立的精神意志,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是老人在积攒福气,也让子女少了麻烦,造福子孙后代。保持开放的心态,跟上时代的脚步现在讯息更迭快,稍一懈怠,就容易与主流的社会节奏脱节。就像前不久老人因为不会用健康码而被拒绝乘车乘地铁的新闻,就是如此。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大姨,大姨今年65岁,因为小时候家里姊妹多又没钱,大姨没上过学,大字也识不得一个。可大姨一定让儿女们给她买智能机而不是老人机,不仅学会了和家人视频聊天,连用支付软件付款,用视频软件看电视剧,大姨也都用得溜溜的。疫情期间去超市购物需要健康码,大姨也一步一步摸索学会了,不再需要旁人的帮忙。看到大姨,我常常会想起这句话:活到老学到老。生命延续多久,我们一颗学习的心就应该持续多久。老人学习的速度可能慢些,但只要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去主动地学习,适应社会的节奏和观念变化,就能让生活变得更方便,也能对社会的变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融入。懂得多存钱,守住自己的“钱袋子”西晋时,鲁褒写道:夫钱,穷者使通达,寒者使温暖,贫者使勇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钱能让穷困之人变得豁达,能让饥寒之人得到温饱,能让贫穷之人不再瞻前顾后,更勇于做自己想做的事。对于老人也是如此,钱是保障老年生活安稳幸福最重要的基石。年轻的时候,我们忙着赚钱,既是为了养家,让身边人过上好日子,也是为了给自己的老年做铺垫,让晚年有充足的存款,不惧生活种种意外。有智慧的老人明白“钱”的可贵,对待儿女,在金钱上的付出要有底线,不要掏空了自己,让儿女太过依赖。若是有天生病卧床,连看病的钱都得一分一厘地仰仗着儿女,遇到不孝的孩子很有可能置之不理。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不管金钱还是房子,将经济权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才能让晚年生活过得有品质,安稳过好每一天。培养运动的好习惯,保有健康的底子我家楼上有一对八十多岁的夫妻,每天早上我出门,都能看到他们拄着拐杖从外面散步回来。老人说,这个习惯从他们退休后就一直保持着,每天锻炼锻炼腿脚,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一天的心情都能好。常年保持锻炼,两个老人家的身体也一向很好。身上无病,好过金银财宝。特别是老人,病一场就老一场,身体是最大的财富。属于老人的运动方式也很多,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慢跑、散步,都是很好的锻炼方法。趁早注意养生,多运动,延缓衰老的脚步,这样人到暮年,才不会被疾病缠身,依然有健康的身体底子。结语有句话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失去的,而是能把握现在的幸福。人活一辈子,时间在慢慢流逝,失去的也会越来越多,不要只想着依靠着儿女依靠着老伴,要有自己把握幸福的能力,为未来的生活未雨绸缪,留有退路。要知道,他人赠予的好不过是锦上添花,自己身体上健康、口袋里有钱、精神上独立、心里边宽广,才是真正福气的根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