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种类 >> 白鹿原白灵,没有深刻理解的信仰,不过
陈忠实的《白鹿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地主士绅有了更深的理解,白嘉轩是我非常喜欢的人物。作品中另一个人物,白嘉轩的女儿白灵,却让我有些费解,她有着坚定的信仰,但文中却没有对这信仰的来由有过说明。
陈忠实在我的理解当中,一个人对某样事物有着坚定的信仰,无非是两个原因。一则对此信仰有着深刻的理解,知其原理,也知道他能达到最终目的的具体途径,至少应该对途径有过研究,知道具体的操作方式;二则,能够深刻理解信仰能解救的痛苦,或者亲身经历这种痛苦,或者对这种痛苦感同身受。
但是白灵身上,我从书中看不到上面两点。她肯定没有对信仰有过深入的研究,我相信原本,甚至是译本的《资本论》她都没有多少的阅读,她也肯定没有对于实现信仰的目标有过具体措施的思考;书中也没有描写白灵对于遭受繁重剥削的阶层有过密切的接触,她的姑父虽然是个手工业者,工作条件辛苦,但能供应女儿上大学,日子尚算小康,并不能算是需要被解救的阶层。
《白鹿原》白灵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是口号,不断重复的高尚口号触发的催眠和自我催眠,让她形成了坚定的信仰。后来其他信仰者遭受迫害,又加深了信仰程度。我在历史和现实中发生的看到的一些事情,我想应该可以证明我的论断。
在几十年前运动时,也是有很多年轻人满脸的狂热,高呼着口号,他们的信仰不可谓不坚定。口号喊得越响,通常也就越狂热,也就越能为口号牺牲更多,信仰也就越坚定。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传销,比如成功学,他们都是一脸狂热地喊着口号,口号的内容对于他们都是令人向往的。虽然他们压根没有深入地思考这些口号的内容能否实现,那些办法措施,对于他们有没有可行性,这些不重要,不会影响他们的坚定程度。
至于遭受到迫害,反而能加深信仰这一点,也有很多例证。我们有多时候会将自己承受的痛苦,来作为向他人交换某样事物的代价,比如承受某种痛苦,让神灵实现某种愿望。很多宗教都有苦修士,他们通常以清苦的生活来向神明奉献自己的虔诚。性格刚毅的人,似乎更容易承受痛苦,而加深自己的信仰。有云:”百折不挠”,“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而白灵恰恰是这样的人,因而在看到同信者遭受迫害,反而加深其信仰。
狂热口号再是响亮、再是高尚、信仰再是坚定,对于实现信仰的目标,却是无实质性帮助的。目标的实现,需要一条清晰的路径;需要深入的研究和考察;需要不断地实践。很显然,在当时,上面所需的路径、研究、实践等,那是一样都没有。因为,直到现在,哪怕有那么多学院,有那么多人专门在研究这个,哪怕经过那么久的实践,我们依然没有一条清晰的路径。喊口号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做事情却没那么简单。
很多狂热的信仰者认为,口号喊得越响,目标就容易实现。于是,他们就不断去做这些简单的喊口号,而不是具体去思考、研究如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当时的我国,北伐刚刚结束,尚处于局面异常复杂,各种新旧观念交汇,问题多如牛毛的时期。这些问题解决起来相当的复杂,不但需要学识、经验、手段等等,更需要耐心。但是,必须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营造一个正常的社会。
解决问题毕竟是很困难的,可是,喊口号却要简单得多。喊一些高尚的口号,将那些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人聚集起来,以最简单的手段,去抢、去破坏、去清除对此不赞同的人。路径似乎要比解决问题清晰得多。
只是,后来历史的进程告诉我们,终究还是得回到实际解决问题这条路上来。光是喊口号,简单地去抢、去破坏、去除掉异议者,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甚至走向毁灭。
破坏远比建设简单,但是不建设就不会达到目标。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多解决一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这在当时而言,实在是金玉良言。可惜的是,人心复杂,人的劣根性总是喜欢简单而不切实际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