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

紫云自治县蓝莓助农话振兴天眼新闻

发布时间:2023/3/10 17:54:20   

伴着三月的暖阳,汽车一路驰行,从宽阔的省道转入乡间小路,山坳两侧,成片的灌木状植物密密麻麻地开满了小白花,一簇簇吊钟型的小花看上去晶莹诱人,这就是蓝莓。

山路蜿蜒陡峭,目力所及种植的都是蓝莓,规模之大让记者震撼。据了解,这里原本是荒山,当地农户硬是将这片陡峭的荒山开辟成了蓝莓种植基地。这片蓝莓种植基地也成为引领板当镇硐口村余名群众致富的“聚宝盆”。

紫云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蒋世龙。

“蓝莓市场认可率很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紫云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蒋世龙介绍道,蓝莓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增,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蓝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效益显著,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水果产业、增加产区群众收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晶莹的蓝莓花。

蒋世龙介绍,目前,我国蓝莓的商业栽培区从东北的黑龙江省到西南的云南、贵州已超过10个省份,使蓝莓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新兴果树。板当镇有了贵州百灵集团资金的注入与其广阔的市场资源,他对紫云蓝莓产业充满信心。     “紫云百灵生态蓝莓园是目前贵州最大的连片开发的蓝莓基地。”蒋世龙说,紫云百灵生态蓝莓园是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年被评为地理标志产品。

早熟蓝莓开始挂果。

“为延伸产业链,规避单一鲜果销售的市场风险,提高效益,目前已融资选址建设蓝莓食品加工基地,进行蓝莓果干、蓝莓酒、蓝莓汁、蓝莓酱、蓝莓胶囊等的生产开发,加工基地离高速路不远,预计年内投产。”

“目前,每天在蓝莓园劳作的当地农民有三四十人,最多时上百人。硐口村原有贫困农户户,贫困人口余人。原有贫困农户脱贫后,现已转为产业工人或者股民,最终成为拥有蓝莓园70%股份的主人。今年,我们将把重心转移到市场,投入到蓝莓的深加工产业上去。通过合理确定利益分配比例,从而实现多方共赢、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依托丰富的坡耕地资源及较好的地理气候环境,大力发展蓝莓产业。几年间,紫云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达1万亩规模,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板当镇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就是紫云规模最大的蓝莓园,面积达亩。每天在园内做工的人员在人以上,采摘季的工人多达人。百灵生态蓝莓园的工人来自硐口、狗场、小寨关、龙场等村的村民,该蓝莓园每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共有万元。   满山披绿美乡村,蓝莓助农话振兴。紫云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变荒坡地、闲置耕地为经济林、经果林,把板当镇硐口村、猫营镇黄鹤营村、大河村、牛场坡村一带连片地块规划为万亩生态蓝莓园发展区域,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按照紫云农业产业“三提升两壮大”的发展规划,对精品水果产业进行提质改面,以品质效应促效益助民增收。年,紫云自治县与贵州百灵集团实体执行公司贵州宜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签约协议,选址猫营工业园区建设占地面积亩的蓝莓深加工项目,生产蓝莓干、蓝莓果汁、蓝莓饮料、蓝莓酒等蓝莓系列产品,该项目总投资1.28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紫云蓝莓种植企业的后顾之忧,增强蓝莓种植企业对种植好蓝莓、管护好蓝莓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紫云蓝莓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该蓝莓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

紫云百灵生态蓝莓园。

随着蓝莓产业的逐渐发展,紫云的蓝莓产业形成开花季节踏青赏花、果熟季节采摘体验与农耕文化、民宿旅居、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让更多群众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游正兰

实习生刘钰莲子

编辑方春英唐怒娇

编审陈毓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7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