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

韩红妈妈雍西早年丧夫,再嫁后遭女儿怨恨,

发布时间:2022/8/24 19:15:54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m.39.net/disease/a_5882576.html

一提到“天籁之音”这四个字,大家应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韩红,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干净明亮,高昂曲折,那首《青藏高原》的高音更是无人能及。

可是韩红这优秀的嗓音并不是后天练出来的,而是天生的,

说是遗传的也一点都不过分,她的妈妈雍西的嗓音,可以说比韩红更胜一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韩红的妈妈雍西是《北京的金山上》的原唱,

这首歌的音调很高,而且婉转,她曾被誉为“西藏四大歌手之一”。

雍西年出生于西藏昌都,那个时代女孩子能读书的很少,

雍西从小的任务就是放羊,在辽阔的草原上她的歌声总是与养儿为伴,

她的歌声很动听,宛如一只百灵鸟。

随着雍西慢慢长大,也到了该工作的年纪,

她去了一家工厂做起了缝纫工,工厂里有一个放歌曲的喇叭,

每天都会放一些歌曲,这让雍西特别开心,听着听着她也学会了不少歌曲。

每天赶着做衣服的雍西,时不时还会唱起小曲,她的声调很好听,

当时厂里的领导也说,免得大家干活打瞌睡,你唱唱歌也挺好的。

慢慢地整个厂里都知道雍西的歌唱得好听,雍西很聪明,

她不仅歌唱得好,藏语和汉语也都会说,这在当时是很厉害的存在。

雍西每天干着活,唱着歌,过着一天天惬意的日子,

也许是命中注定,在不经意间机会就已经降临到她的面前。

这天一个著名红歌曲作家马倬闻讯找到工厂,找到了正在干活的雍西,

说让她唱一首歌《北京的金山上》。

正在干活的雍西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马倬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

到藏区来采风,在一个老人那里听到的一首歌曲,

经过马倬的改编之后,想找一位会唱歌又懂汉语的藏人来演唱,

经过一番打听才辗转找到了雍西。

这时的雍西又惊喜又有点害怕,她是喜欢唱歌,但是自己没有专门的学过,怕唱得不好。

马倬好像看出了她的心思,就说没关系,你先试试,我听听看吧。

雍西打消了顾虑,拿着歌词张口就来,一开口就震惊了马倬,

她音域广阔,声音优美,跟这首歌就是天作之合。

当即马倬决定就由她来演唱,雍西很聪明,经过短时间的排练,

很快就达到了演出的效果,马倬很高兴地把她带回北京,

在年北京文艺汇演上,雍西唱了《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

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并且还受到了周总理的称赞,

当时周总理还给这首歌提了一点小小的意见。

有一句歌词“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原本的歌词是“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天堂”。

在听到原来的歌词时,周总理觉得这句词不太合适,

因为当时那个年代很传统,歌词里说“天堂”会让百姓有不好的感受。

周总理就建议他们把这句歌词改变一下,可是直到晚上他们也没想出来怎么改编,

最后周总理就说我建议改成“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于是由周总理亲自改编的这句歌词也成就了这首歌,流传至今。

这首歌雍西一唱就是好几年,后来才由才旦卓玛翻唱,

又在原来的歌曲上有加了一段词,这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

这次的演唱也让很多人记住了雍西,她曾多次来北京演出,

曾经雍西和胡松华,郭兰英三人的独唱音乐会,可谓是盛况空前。

演出结束后,雍西应召进入了部队文工团,成为了军区文工团的独唱演员。

在这里她也认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同为战友的韩德江。

韩德江是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徒弟,当时跟雍西相识后,

两人一个爱说相声,一个爱唱歌,尤其是雍西的嗓音和爽朗的性格,让韩德江很是痴迷。

后来韩德江就决定,把雍西带去先给师傅刘宝瑞看看,

在得到了师父和亲朋好友们的祝福下,年,22的雍西嫁给了韩德江,

婚后的雍西依旧经常演出。

三年后,雍西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央金卓玛,

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韩红,央金在藏语里就有“妙音”之意。

可以看得出母亲雍西对韩红有很大的期望,韩红也从小就继承了父母的艺术细胞,

对唱歌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平常母亲演出比较多,

韩德江就成了陪伴在韩红身边的人,一家三口的日子平淡且温馨。

可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在韩红六岁那年,

父亲下连队慰问演出时,不幸出意外去世。

韩德江的离去,让雍西犹如晴天霹雳,她突然间眼前一片模糊,

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接下来她们的日子怎么过。

可是难过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面对只有六岁的女儿,

她只有坚强,送走丈夫之后,家里的重担都落到了她一人身上。

看着年幼的女儿,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出门演出时,女儿一个人在家她很担心,没办法只能走到哪里把女儿带到哪里去。

就这样她一边演出,一边带着女儿,随着演出接触的人也形形色色起来,

再一次演出时,他认识了一位外籍人员,

对方看着她带个孩子挺不容易的,就经常嘘寒问暖,

这也让雍西感受到了久违的情感关怀,可是当这个外籍男子,

想让雍西跟他一起去国外时,雍西果断拒绝了这段感情。

后来在热心人的介绍下,雍西认识了一位医科大学的教师,名叫周宇翔。

周宇翔是雍西的粉丝,对雍西很喜欢,雍西也觉得教师的职业很稳定,

虽然对此女儿多有不满,可是却没有改变雍西的想法。

在韩红9岁那年,雍西又走进了第二段婚姻,

婚后的三口之家,虽说也有拌嘴,但还算和谐,

慢慢的雍西由于经常出去演出,会把韩红一个人放在家里。

韩红心里还想着自己的父亲,看见继父就气不打一处来,非常讨厌他。

母亲不在家时,韩红就跟周宇翔两人对着干,

这也让周宇翔很头疼,每次雍西回来都不免遭到丈夫的一顿抱怨。

次数多了之后,两人也因此有了诸多争吵,

这时的雍西觉得女儿在这样折腾下去,这个家庭也维持不久,

于是决定将9岁的韩红送去跟奶奶同住。

从雍西再婚后,女儿就一直不开心,

直到把女儿送到奶奶那里,女儿对雍西的怨恨才在心里悄悄萌生。

趁着暑假雍西把女儿送到了奶奶那里,奶奶靠卖冰棍为生,

虽然过得很清贫,但是看到路边的老人时,

奶奶还是会拿零花钱去接济他们,这些举动韩红从小都看着,也记在心里。

可是在韩红的心里,对母亲的所作所为她始终没有释怀,

在她的概念里,母亲为了跟别的男人在一起,而抛弃了她,

至此母亲这两个字对她来说没有了一丝好感和温暖。

后来雍西由于忙也没有再生孩子,还时常挂念着韩红,

一有空就跑到北京来看她,可是每次去韩红对她都很冷淡,

不理不睬,眼神也是充满着冷漠,这让雍西很痛心。

到了青春期时就更加严重,雍西来看她时,根本不见面,

要不就是见面就说气话,经常把雍西气得直哭。

雍西心里明白,当初是把女儿送走,

在女儿心里已经种下了怨恨,现在想解开并没有那么容易。

但是她没有办法,只能等,让时间来冲淡女儿对自己的怨和恨。

后来韩红也考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跟着李双江老师学声乐。

同年,雍西也应邀去加拿大参加访问演出,

之后,加拿大那边给出了优厚的条件,要求雍西留在那里,

被雍西婉言谢绝,她还挂念着自己的女儿。

后来随着《天亮了》《家乡》等歌曲的推出,韩红也成了首屈一指的大歌星。

雍西为女儿感到自豪和骄傲,虽然得不到女儿的原谅,但是她从心里对女儿竖起了大拇指。

雍西在耐心地等待,等待着跟女儿和解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听说女儿要来西藏采风,

雍西连夜准备了女儿爱吃的食物,那天雍西由于偶感风寒发着高烧,

还是不顾自己的身体跑去给女儿接风,把自己亲手准备的食物给女儿。

韩红在经历这么多年之后,也变得成熟了许多,

看着已经有些年迈的母亲,头发也白了不少,不由得心头一热,

鼻子发酸,母女俩时隔多年来的第一次拥抱,让雍西哭红了双眼。

雍西心中的阴霾终于消散,冰冻21年的母女情终于又回来了,

随着女儿的名气越来越高,年,女儿的个人演唱会上,雍西也成为了被邀请嘉宾,

跟女儿第一次同台合唱《北京的金山上》,看着女儿看自己温柔的眼神,

唤自己妈妈,雍西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是让女儿真正意义上完全原谅自己,从心底里再次接纳雍西,还要从奶奶去世说起。

年,韩红奶奶突然因病去世,从小是奶奶养大的韩红悲痛万分,

奶奶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雍西也明白,

奶奶对于女儿来说完全胜过了她这个妈妈。

看着女儿难过的样子,那段时间哭的已经没有了眼泪,

不吃不喝,一度消沉,雍西担心极了。

无奈之下,雍西决定把女儿带到成都去散心,离开伤心地一段时间,会慢慢好起来的。

这段时间女儿的衣食住行,雍西都事无巨细的安排好,

这段时间雍西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一个母亲该做的,

也想以此来弥补这20多年来缺失的母爱。

在雍西的悉心照料下,韩红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

也再次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对母亲从前的怨恨再也没有了残留。

虽然跟女儿之间再也没有了嫌隙,但是如今已经73岁高龄的雍西,

依然在为女儿韩红的婚事操心,她最希望的就是女儿找到一个好的伴侣,

在自己离开女儿后,能陪伴女儿走完这一生,这也是作为一个母亲最后的心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2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