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的天敌 >> 港股通名单大调整,南下资金是接盘还是接力
作者:格隆汇·SODESUGA
▌从何而来,因何而去?
上个月16号,恒生指数公司公布了半年恒生指数系列检讨结果,并于昨日(9月4日)正是生效。
自港股通开通以来,恒生指数系列的每次调整可以说牵动着万千内地投资者的心,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里面诸多标的调整都将有可能牵涉到港股通的变化。
那么港股通的变化和恒生指数系列的调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还是先来个简单的科普。
直接上图。
如图可以看出,港股通股票包括:港股通股票范围包括:
(1)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的成份股;(2)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3)定期调整考察截止日前十二个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不低于港币50亿元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份股;(4)A+H股上市公司在联交所上市的H股,
相应的港股通标的不包括:
(1)A股被深交所实施风险警示、被暂停上市或者进入退市整理期的相应H股;(2)A股在上交所风险警示板交易或被上交所暂停上市的A+H股上市公司的相应H股;(3)在联交所以港币以外货币报价交易的股票。
由上简单归纳可知,恒生指数系列倘若对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进行了新增或剔除的话,港股通也将会联动产生调整。
而在调整之后,调入的股票,投资者既可以买入也可以卖出;但调出的股票(仍在联交所上市的),投资者则不可买入不过仍可以选择卖出。
另外由于港股通分为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两者之间是互不联通的,所以每次调整两边都会有所不同。
以这一次调整为例,沪港通下的港股通调整如下: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调整如下:
很显然,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调整明显要多很多,这是由于,在港股通开通后期,后来设立的深港通在标的选取上加入了对市值在50亿元港币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的考察,小型股由于市值小来来去去变化很快,所以自然的在每次调整过程中名单的变化数目也就多了很多。
这么说如果还觉得复杂的话点,那就直接背规则吧:
根据港股通的相关业务规则,沪港通下港股通的标的范围为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份股、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以及A+H股上市公司的H股,而深港通下港股通的标的范围,在前述基础上,纳入了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且成份股定期调整考察截止日前12个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不低于港币50亿元。港股通标的范围的变动也将根据相关指数实施成份股调整而调入或调出。
既然看了这么多图了,不妨再多加一张。
那就是恒生指数公司的港股通指数变动。
可能你会想港股通标的的调整不就是按恒生指数这个港股通变动来的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
港股通指数和港股通标的股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微妙的。不过也可以说在恒生公司所有指数中,恒生港股通指数对港股通名单最有参考意义。
事实上为了配合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发展恒生指数公司早在年12月5日宣布推出了港股通指数,该指数由此也成为反映经港股通买卖之合资格香港上市股票表现的重要指标。
根据设计,港股通标的股主要有四大组成部分:恒生大型股指数、恒生中型股指数、恒生小型股指数中过去十二个月平均市值大于50亿港币的标的以及A-H股。选股范畴包括经港股通买卖之合资格股票,并额外加入流通性筛选。恒生港股通指数旨在反映通过港股通渠道可以投资的香港主板上市证券的整体表现,所以与实际标的的调整仍然有所出入,也就是说:
(敲黑板划重点来了!)
只要入选了恒生港股通指数,则一定是港股通标的股;但反之则不然,这也就表明,如果某标的被踢出了港股通指数,这并不意味着它也会被踢出港股通标的股,只不过是不符合港股通指数的入选标准而已。
所以说我们真正在交易中的港股通标的股,并非全部来自港股通指数成份股。不过能够被纳入恒生港股通指数,这也反映了该标的在市值、流通量、股份流动性等方面均达到被投资者高度认可的标准,同时也标志着香港资本市场对此上市公司的肯定。这也意味着该标的交投将会大概率激增,公司股价也将可能迎来一波资金推动行情。因此一旦被纳入该指数,对于港股公司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港股通名单大调整有人欢喜有人愁
自港股通开通以来,尤其是伴随着港股通总额度的取消,内地资金如今可以畅通无阻地通过港股通这样一个创新的、互联互通的渠道来便捷地进入到港股市场“淘金”。北水南下的热潮之下,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甚至银行的委外资金,公募和私募纷纷进场,带动港股估值中枢的提升。
随着增量资金的不断增加,港股今年的表现可谓优秀。
恒生指数今年已经连续上涨了8个月,截至八月底累计上涨幅度高达27.13%,创下10年来最长的多头行情。其中占恒指的权重多达一成的“股王”腾迅更是累积上涨了逾70%。
尽管港股接连上涨,恒指估值目前仅为12倍左右,仍处历史平均水平。若以年13倍估值比,恒指估值在低于当时的同时,股价却已经较当时已经上涨超过了20%,由此也侧面印证了港股长期上涨的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于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而考虑到愈来愈多大陆资金持续南下,港股的估值显然存在明显优势。
然而在这样一个北水南下的港股大时代下,每一次恒指相关指数的调整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相比于国内沪指常年被寡头级的央企国企占据,熊长牛短,常年止步不前,恒指这些相关指数的调整,一代新颜换旧颜,将有朝气有活力的新兴企业替换进来,同时淘汰一些老态龙钟,不思进取的公司,优胜劣汰用业绩和实力说话,市场活力得到了有力的保证。而作用到更注重业绩和实力的南下资金在标的物的选择上,港股通名单内公司的进与出在股价表现上更会是一场冰火两重天的抉择。
先来看历史。
回顾上一次3月初的调整,部分调入港股不仅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在长期走势上更是有着惊人的表现。
最为典型的当属美图(.HK)和IGG(.HK)。
首先是IGG,数据显示,自3月6号IGG入选港股通后股价就开始飙涨,在随后两个月上涨逾93%,截至到现在,该股自调入港股通标的累计涨幅仍高达%,区间振幅更是逼近%。
美图公司自3月6号调入港股通后,在紧接着的10个交易日内涨幅就逼近八成,而区间振幅也达到了%,截止到目前,该股美图涨幅仍有18%,区间振幅与IGG一样逼近%。
调入的股票伴随着良好的基本面配合市场的炒作在股价上表现的可谓顺风顺水,而被踢出去的标的公司业绩倘若不佳迎来的自然是哀嚎一片。这些股票在被资金抛弃后不仅短期内股价明显承压,长期走势更是不容乐观,根据统计,当时调出港股通范围的18支标的迄今为止已经跑输了港股通标的整体三十多个百分点。
而这其中表现最惨的莫过于当时被挑出的百灵达国际控股,截至上个月末
该股自调出港股通标的后累计跌幅逾60%。就在上个月初公司还建议改名为“新源万恒控股”。莫非是要忘了曾经爱过的痛?
回到现实,港股通的每一次调整更像是一场大选秀,进来的公司可以让大家尽情欣赏品味,而名单的不断传阅也给了这些入选公司曝光的机会,赢得了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