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灵 >> 百灵生活环境 >> 贵州百灵替芬泰最新研究报告出炉再次验
12月20日晚间,贵州百灵()发布化学一类新药“替芬泰”项目最新研究进展公告,该上市公司委托药明康德开展的“应用原代人肝细胞(PHH)评价受试化合物(替芬泰)的体外抗HBV药效试验”顺利完成。
贵州百灵指出,该研究运用不同的模型再次证明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化药1.1类新药“替芬泰”,对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HBV-DNA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结合替芬泰临床前研究数据评价,此次研究对临床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一旦今后在人体试验上得以验证,将对乙肝功能性治愈药物科研突破带来重要的意义。
乙肝功能性治愈用药空白
目前,乙型肝炎仍是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寻找对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药物始终是世界新药研发的热点。
据媒体报道,我国约有万例HBV感染者,其中约~万例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位居世界首位。近十年来,每年新报告感染者在万左右,临床上约有八成肝癌患者是由乙肝导致。
由于HBV病毒本身的特殊性,目前人们对HBV仍存在一定的认知缺乏,加上人乙肝试验动物模型的缺乏,全球尚未出现对乙肝功能性治愈的药物。现在临床上对乙肝治疗主要为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药物,干扰素由于应答率低、副作用大等原因临床应用局限,而具有强效抑制作用的核苷酸类药物,又并不是能够彻底清除体内HBV的药物,一旦停药就可能造成病毒学反弹。
乙肝功能性治愈则是指慢性乙型肝炎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达到了HBsAg(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产生了HBsAb(乙肝表面抗体)或未产生HBsAb,但不能检测到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肝脏生化学检查恢复正常,肝穿肝组织学检查得到了改善,停止治疗后仍保持不变的即为乙肝功能性治愈。
据悉,此次研究是贵州百灵在多年对替芬泰深入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替芬泰片功能性治愈乙肝可能性而展开的研究。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替芬泰对HBsAg、HBeAg(e抗原)和HBV-DNA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平行开展的ETV(恩替卡韦)对照试验显示,ETV对HBV-DN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HBsAg和HBeAg无明显抑制作用,符合历史数据。
公告披露,以马蹄金素为基本骨架合成的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替芬泰,早在临床前药效研究就显示对2.2.15细胞内HBVDNA和HBsAg、HBeAg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选择指数较高,停药后未见明显“反跳”现象。
贵州百灵指出,此次用原代人肝细胞(PHH)抗HBV药效试验再次证明有效,特别是对HBsAg和HBeAg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一旦在今后的人体试验中得以验证,将对乙肝功能性治愈产生重要作用。
将向CDE提交临床补充申请
替芬泰是贵州百灵实施“科技苗药”的核心代表品种。
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梁光义教授,在对具有抗肝炎作用的苗族民间药草“马蹄金草”进行活性成分研究时,发现了具有较强抗乙肝病毒活性的肽类化合物“马蹄金素”,由此开启了替芬泰项目研究进程。
随后,贵州百灵继续与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黄正明教授等研究团队合作,相继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年~年,在医院开展了Ⅰ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替芬泰安全治疗窗大,靶器官为肝脏,代谢过程清晰,符合肝病治疗药物预期。
替芬泰完成Ⅰ期临床试验以来,结合CDE沟通意见和研究需要,已经陆续开展了14C标记物料平衡、代谢产物活性等相关研究。随着本次研究的结束,替芬泰项目研发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有望为广大乙肝患者提供新型的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功能性治愈新药,推动我国功能性治愈乙肝药物的战略目标。
据了解,替芬泰与现有治疗乙肝所用药物(干扰素类和核苷类似物类)化学基本骨架完全不同,是新类型的抗HBV化合物,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作为贵州省建国以来的首个1.1类新药,替芬泰已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先后获得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和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滚动支持。
近二十余年来,贵州百灵重点聚焦“科技苗药、文化苗药、生态苗药”,以临床价值和临床所需为导向,挖掘培育了替芬泰、糖宁通络等一批具备自主产权优势和重大创新优势的在研项目,部分品类取得了科研突破和一定成果。
根据规划,此次“替芬泰”项目研究完成后,研究结果将与临床前药理药效学资料及Ⅰ期临床资料汇总,综合评估后,设计后期的临床治疗方案、给药方式及临床定位等,并按相关法规要求向CDE(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临床补充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