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

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恭喜这位莆田人

发布时间:2023/11/26 17:34:26   

11月3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厦门大学的科研成果“碳链与金属的螯合化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本年度福建省唯一一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成果。

小编了解到,该成果领衔人(共5人)夏海平是荔城区拱辰街道人,年-年曾在莆田一中就读。

此前,本报曾报道了该成果主要完成人之一(共5人)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弘教授为莆田人,曾就读于莆田四中。

夏海平,15岁进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学习,22岁厦大化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十年。年受聘于南方科技大学,担任化学讲席教授,年出任深圳首个诺贝尔奖实验室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

夏海平团队专注于碳-金属键构筑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创造性地使用碳链去螯合金属,不断挑战构筑碳-金属键数量的极限、挑战卡拜碳的键角纪录、突破休克尔规则,揭示了“芳香性突变”,证实了半个多世纪前克莱格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理论推预测。最终,发现了一系列克莱格型芳香结构基元,建立并命名了“碳龙化学”(CarbolongChemistry),其中long取自于“龙”的汉语拼音;Carbolong也可以解读为长碳链,便于外国人理解。多个碳龙化学相关的词条及其代表性分子结构已经被国际经典的有机化学教科书《March’sAdvancedOrganicChemistry》收录。已有6种“碳龙试剂”进入百灵威试剂目录向国内外销售。从而开辟了全新领域,对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芳香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成果在发现初期曾以“过渡金属导致物质从反芳香性向芳香性的突变”为题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是当年度唯一入选的化学化工类成果。经过多年的积累、完善,夏团队逐步建立、命名了“碳龙化学”,现以“碳链与金属的螯合化学”为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金属导致“芳香性突变”及其“反休克尔芳香性”原理图

莆田侨乡时报社新媒体中心发布

来源:莆田第一中学

责编:吴芹芹

编审:郑育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595.html
------分隔线----------------------------